面对虐童丑闻怎能简单说“不”
家长质疑幼儿园,幼儿园认为家长的怀疑影响其社会声誉,这显然是相互间对各自行为底线的怀疑。这时,他们之间的冲突就不再是道德冲突,而变成一个法律问题了,应该走法律通道解决问题。希望通过调解或者相互退让达到和解的目的,是过去时常采取的解决手段。当然,调解手段至今也仍然在广泛地使用着,是中国社会解决民间冲突的重要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调解纠纷的价值仍然非常大,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还存在另外一个手段,即法律途径,而且,法律在调解纠纷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在家长质疑幼儿园的案例中,大家往往关注冲突双方,被质疑有“虐童”行为的老师却被忽视了。其实,如幼儿园声称,任何一个幼儿园都会用师德来感召教师对儿童发展的使命感,同时也有一些管理规范帮助教师正确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人性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压力巨大,有时在某个场合,教师和所有人一样,也会把持不住。因此,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常规管理可能没有问题,但是,超越底线的行为不会因为我们的师德教育而“绝迹”。
学者秦晖曾经讲过,所谓底线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用罗尔斯的话说就是“重叠共识”。家长质疑学校,这是父母之爱的表现,是自然的人性流露。对此,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处之泰然,配合家长收集相应的证据。一方面证明自己的清白,另一方面也防止真有此类现象的存在,即使我们的工作做得再好,我们也不能保证某个教师在某个时刻因为受到某种冲击,而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家长质疑教育机构应该负责任地质疑,需要搜集一些证据,保留一些现象,在理性层面上与幼儿园交涉。该案例恰恰暴露了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中,人们的共识“重叠”程度还不高,在冲突中,混合了道德约束与法律管理间的冲突,也混杂着“弱者同情”与“法制文明”间的差异。
同时该案例也暴露了教育机构在应对危机中的不足。教育机构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增加。教育机构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放低身段,改变自己专业权威的理念,学会和公众沟通,在管理中意识到要和公众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解决问题。配合家长收集证据,解决自己的问题,要考虑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启动应急机制,应对质疑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存在教师“虐童”的事件,应该思考用什么样的机制去减少该事件对机构的影响。
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机构和公民也都各具心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而意识到法律文明和道德文明的区别,是理性行为和管理科学的开始。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