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修身课” 让品格同青春一起成长
创新超越,丰富德育内涵
“时代在变化,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的时代,如果我们只进行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没有任何的创新,就会和我们的教育对象产生代沟。他们会认为我们的教育太传统、太陈旧,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我们的德育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所创新,要把传统德育与创新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黄光成校长如是说。为了切实改变目前德育内容空泛、途径僵化、效果低效的现状,真正把德育做活、做实。棠外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晓晖提炼出了极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习惯培养的“三三教育模式”和简单高效的“常态班会课教育模式”,奠定了棠外原创的班主任“修身课”中的基础课型,德育实践成效显著。
所谓常态班会课,是棠外原创的班主任“修身课”中的一种课型,学校创建之初叫“思品课”,每周2-3节,由班主任老师任教,为了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相区别,后由黄光成校长提议改名为“修身课”。修身课课型主要分为“主题班会”和“常态班会”两种,倡导以“常态班会课”为主,“主题班会课”为辅。区别于一般的班会课,常态班会课是一种不间断、持续进行的品德教育课,是班主任跟踪学生成长过程和个性化特征,开展及时的、有针对性和持久性的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为了使我们对于“修身课”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孙老师主动提出,带我们去听一节袁成老师主讲的“常态班会课”。作为孙老师得意弟子的袁成老师,被教育部教师基金会命名为“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他授课的风格幽默风趣且不失严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步入教室的那一刻,我们就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吸引了。笑容可掬的袁老师用简洁的三言两语就点燃了全班同学的热情,孩子们真诚踊跃的发言和落落大方的行为举止,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欣喜,此时此刻,在课堂上涌动的是师生间亲密无间的浓浓暖意。合理、真实、公平是棠外的常态班会课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原因,棠外常态班会课教育模式有相对较为固定的四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学生总结”,从教室到宿舍到操场,从花卉、图书的管理到饮食、作息时间的安排,从自觉关灯到课间活动……都由不同的负责学生进行真实全面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真诚而深刻的,表扬与自我表扬是乐观而自信的,每个人都是评价者,同时也是被评价者,所有的实践都来自和自己有关的真实生活。
棠外的“修身课”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的管理和学校管理中,都成为了有职责、有担当的责任人,他们既是生活、学习的主人,也都是集体的管理者,更是各种行为的评价者。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悟,真正实现了同辈群体的影响力大于教师和家长们的说教式教育,并且对孩子们优良习惯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一(21)班钟雨崇同学的家长告诉我们:孩子自从小学三年级转到棠外以来,身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方面,让家长感到最大的改变来自于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前的任性、自我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诚实、孝敬父母和关怀他人。孩子身上这些可喜的改变,使家长们越发深信:选择棠外是一个英明的选择,是一个对于孩子将来的人生有积极意义的决定。
常态班会课的第二个环节是教师点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袁老师的幽默风趣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对孩子们一周来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他们还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具体的改正意见,诚恳的态度和诙谐的语言,使孩子们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收获了人生的又一笔财富。接下来就是讲故事环节,孙晓晖老师为棠外的“修身课资料库”提供了几百个极具针对性、鲜活的故事案例。在孙老师看来,学生因为生活空间和经验的限制,不可能都通过直接经验体悟、成长。因此在常态班会课上,班主任就要善于从学生总结环节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点评后,就需要用讲故事的方式,给予孩子们间接经验,以促使经验重构,从而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袁老师用一则《天堂与地狱的区别》的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合作互助之门:
一位一生行善无数的基督徙,他临终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来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答应你实现一个你最想实现的愿望。”
大善人说:“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
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大善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
他们面前有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
“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像中的悲惨嘛!”大善人很疑惑地问天使。“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瘦骨如柴的饿鬼鱼贯地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
“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
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也都同样手持一双长十几尺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他们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喂他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人与人相处的态度。
你会和别人合作与相处,就可以生活得很愉快,不会和别人合作,只想着自己和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生活得痛苦。
故事结束后,袁老师给同学们留出了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鼓励孩子们谈谈感受,课堂上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畅谈自己在故事中的收获。袁老师则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一样的环境条件,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体现了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合作共赢、助人者助己。”棠外的“修身课”正是这样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培养、锻炼着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自主能力。如今,许多班级都实行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孩子们集思广益,创造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班级管理办法,给老师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孩子们用灵动快乐的神情、大方自然的谈吐以及缜密细致的论述向世人宣告:棠外学生的能力和美德,正与青春一同茁壮成长、璀璨绽放!
除了“修身课”的创新外,棠外在德育方面的创举还有许多,如以心理手抄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兴趣小组为代表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囊括了学习、生活、心理、家访等各个方面的“心理导师制度”等等。高擎着创新、实效的旗帜,棠外人在德育征程上洒下一路汗水,收获一路花香。学校所做的种种探索,不仅帮助孩子们构建起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品格同青春一同成长;更走在了国内德育领域的前沿,为广大的教育同仁树立了一个德育创新的标杆!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形成性格要靠习惯,习惯又是由不断重复的行为而形成的,归根到底在于行为。这就说明,塑造品性绝不能靠传统的学习,只能靠修炼。如今在棠外,简单高效的“修身课”已经成为了德育的深厚土壤和有效载体,成为了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成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一条心灵沟通的纽带。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上,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棠外人,定能使“修身”这一崇德之举散发出迷人的时代光芒,让德育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孕育出美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之花。
(文/乔明秀 摄/龚定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