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镇留守娃的“幸福餐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以前,我一直为孙子的午餐操心。现在好了,学校有了食堂,饭菜一天一个样儿。娃吃上了热乎饭,而且吃得好,感谢学校做了一件大好事!”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中心校学生李明月的爷爷高兴地说。

  李明月是一名留守儿童,长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明月家离学校有5公里远,他每天的中午饭,真是让爷爷奶奶煞费苦心。

  阴平镇中心校在校生有1500余人,仅留守儿童就有近500名,比例达30%。去年暑假开学后,该校校长孙永开始想办法为留守儿童解决午餐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他们办起了校园“幸福餐桌”,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校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与此同时,他们还创办了“爱心衣橱”,开通了“亲情聊吧”,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每天中午,看到家远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就着热水,啃着冷馒头,吃着凉菜,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孙永说,办食堂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匮乏。尽管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学校还是挤出了一笔钱购置了锅碗瓢盆、蒸饭器、消毒柜、冰箱等物品,保证孩子能在学校吃上热饭,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通讯员到校采访那天,该校食堂供应的主食有馒头、米饭,菜品有萝卜炖鸡、素炒藕条,还有一份蛋花紫菜汤。两菜一汤,这在以前是孩子们做梦也想不到的,现在,他们吃得十分开心。

  “平时很少吃到肉,现在几乎每天都能吃上。”六年级学生孙松美美地吃完一碗米饭后,又请食堂阿姨给自己加了些米饭,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阴平镇中心校按每生每餐1元的标准,给固定就餐的留守学生补助生活费。更让特困留守儿童开心的是,学校通过“学校拿一点,师生捐一点,爱心人士献一些”的办法,使100余名特困生全部吃上了免费午餐。

  “爸爸妈妈,我在学校一切都好,你们放心吧。你们也要注意身体。”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屏幕另一端的母亲眼中闪动着泪花。这是该校六年级一名学生在学校“亲情聊吧”,用视频与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聊天的一幕。

  除了为留守儿童办起“幸福餐桌”,阴平镇中心校还利用现有的电脑教室设立了“亲情聊吧”。他们铺设了10兆专用网络光纤,配备了10台电脑,并安装了2部亲情电话,大大方便了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的交流。

  “过去,学生因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由于相处两地,有时,我们也无法及时向其父母反映情况,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更是让人着急。自从有了‘亲情聊吧’,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班主任刘芹深有体会地说。

  “我们挤出资金,付出行动,让学生得到实惠,享受关爱。这一切,值得!”孙永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