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
■李良智
中小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是当下盛行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正是应了一个热门词汇——打造。我认为,名师恰恰是不能打造的。
名师工作室并不一定能打造出名师。名师头衔应当是学生、家长和社会都认可的,是名师个人努力和学校平台支撑的结果。打造名师的做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行为。动不动就给予一小部分教师以名师、首席名师等头衔,表面看是让名师发挥示范作用,实际上是在给教师分等级。一些学校将名师单独安置在豪华办公室里,用以迎接上级检查。这种做法割裂了教师群体间的血肉联系,人为地造成同事间的心理隔膜。“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名师只有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师生之间,才能更接地气,更接近教育的真相,因为教育教学研究需要名师与同事之间七嘴八舌的议论和争鸣。
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展示一般是课题、论文及论著,从实际效果上看,往往与教育教学实际有一定距离。名师工作室的组织形式,既有一位名师配一个工作室的,也有一位领衔名师带领若干位准名师组成的。后者类似师徒“青蓝传带”的教研组,有可取之处,前者的做法则不可取。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名师的地位应该从他真实的工作成绩中彰显,他应该生活在鲜活的教学现场中,他和其他教师应是抱成团的。应该是学生对他挑起大拇指,家长叫好一片;他不一定有生涩的论文发表,不必有专著等身。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并无国际先例。目前来看,国际上类似性质的组织较少。美国相关的“为21世纪的教与学联手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只是倡导美国的中小学要为建设教师学习团队而行动起来,而无名师工作室之类的提法。台湾的“啄木鸟教师团队”,也与大陆的名师工作室不同。
我国的一些名师工作室只是近几年的产物,它的功过尚需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检验。例如某地区,在2007年,启动了名师工作室工程,首批设立12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招录10名分布在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几年下来,该地区在总结中自言带出了一大批名师。我却质疑其真正效果:制造名师真有快捷的生产线吗?如果问问当地的学生和家长,或许才能找到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某些学校的名师工作室中,名师的头衔和相关标准,多是学校自授和自定的,只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学校相关负责人拿出一副尊重名师的姿态,很少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也不注重社会的反馈。有一所学校,为了迎接上级相关检查,在校内挑选了一位口才好、应变能力强、普通话标准的美女教师,完全不顾忌她那一塌糊涂的教学成绩。校内有位口碑好、教学质量突出的教师,却被校长劝说退出名师评选,因为领导认为这位教师又矮又胖,“拿不出手去”。
树立名师,要综合考察该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成绩,学校这种自定名师标准的方式有待商榷。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