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扬鞭追梦路 三十春秋显芳华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在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有一所高校叫宁波工程学院,她的前身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是1983年宁波市政府部门主办,由原联邦德国援助我国合作建设的四所高专之一。1995年,学校以国家教育部门确定的6个示范试点专业为龙头深化改革,提出“一主两辅,一精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翌年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4年,升格为宁波工程学院后,实行“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学校跻身国家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一举站到了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30年来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办出了特色,共培养了32700余名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所在中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年代创办的学校,用21年时间实现了奠定基础扩张壮大,又用8年时间,坚持改革奋进不歇百折不回,终于成为专家认定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院校。2012年11月25日,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组长孙崇正说:“宁波工程学院升本8年后取得了较大进步,教学工作水平达到国家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三个基本要求。”
纵观宁波工程学院的发展轨迹,探究他们的发展动力,可以从该校党委书记和院长的谈吐中找到答案。党委书记郭华巍说:“学校从数量和规模优先向质量和效益优先转型发展,靠的是改革创新,靠的是开放合作。”院长高浩其说:“全校要将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落到实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满意的地方院校是他们高举的旗帜,建设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学科专业与产业结合越来越紧
宁波工程学院是宁波市政府部门主办的,办学的缘起就是来自地方的需要,因此学校最大的特色是地方性和应用性。30年来,学校积极投身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效凝练了应用开发型办学特色,同时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之首,学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合理调整学科布局。2010年学校召开首届学科建设大会,对“什么是学科建设”,“为什么要进行学科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学科”和“怎样进行学科建设”等四个问题形成共识。学校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出发,确定了两个“3+4”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确定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三个学科为主要学科,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四个学科为支撑学科,按硕士点申报条件进行重点建设;确定“港口城市”、“能源材料”、“交通运输”三个主要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确定城市社会学、应用经济学、艺术设计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等四个方向加以培育。学校还推出了重大科研项目突破计划、硕士点培育计划、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计划、优秀学术团队培养计划、学科交叉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文科振兴计划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等八大计划,全力为学科建设提供组织、制度、资金和环境等方面的保障。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优势专业4个,市级重点品牌特色专业6个,主持和参与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专业4个,市服务型重点专业群2个,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文、管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布局和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在国家教育部门高等教育司委托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所做的《新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评价分析报告》(2012)中,宁波工程学院在173所被评新办本科院校中排名第15位,专业合格率为95.83%,排名良好的专业占到50%。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导向,以团队建设为重点,增加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建成一支“崇尚师德,精通教学,善于创新”的师资队伍。通过“聚英100”和“育英100”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目前学校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24人,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坛新秀3名,校级教学名师13名,“市级432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18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8人,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1人。近3年新进教师154人,其中“甬江学者”1名,博导1名。校内实行“硕—博化工程”培养机制,全院586名全职专任教师,有博士209人,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82.08%。学校还出台《宁波工程学院教师下企业等社会实践暂行办法》,规定教师两年内必须参加累计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活动,提升师资队伍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
学校实施“科教融合”,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2004年开始,学校陆续与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国内知名院所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特别是2009年学校与太原理工大学签订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框架协议,标志着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进入常态化。截至2012年末,学校有研究生导师3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在校研究生59人,毕业研究生近百人。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工程教育改革力度越来越大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4年升本以后,学校多次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协同发展的“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学改革历经了两个重要阶段,2005年出台《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11年颁发《关于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分别实施“321教学质量工程”和“5+5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校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开展了CDIO等改革试点,推行项目教学法和PBL问题教学法的实验。从2011年开始,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开展课题教学设计与创新实践研究,目前已立项两批22个课题。
通过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成效彰显。课程建设软性投入200多万元,通过“合格+重点+精品”层层提升的建设模式,注重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突出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实践应用开发型人才的培养,已建校级重点课程100门,校级精品课程42门,获省级精品课程立项8门,国家规划教材13部,省重点建设教材13部,市特色教材6部,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基础保证。学校重视教学设施投入,保证每年超过一千万元设备经费投入建设实验室,58个实验中心全部通过了省级教学实验室实验中心的合格评估,其中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室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5个。
学校实行“合格+特色”人才培养办法,出台了优秀特色学生培养管理办法,实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通过科研训练、科技竞赛、考研培训、外语训练、职业能力训练等五个途径和青年领袖培养计划、科技创新计划、社会实践行动计划、创业实践计划和海外交流计划等五项计划,实现各类优秀学生的培养。近三届学生考研录取率接近50%,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分别达到83.8%、81.4%和92.35%,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达到42.6%、32.7%和42.65%。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奖91项,省级奖376项,科研项目23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4项。几年下来,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程素养和发展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面宽、工程素养高、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实用好用”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新建工科类的本科院校,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开发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在“工程教育”方面打造特色。201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在国家教育部门“卓越计划”率先批准61所试点院校中,有11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而宁波工程学院更是试点学校中年轻的本科高校。学校从此开始了规模大、改革深的工程教育探索。学校出台《宁波工程学院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卓越计划123模式”,将“卓越计划”的实施置于特色发展,提升层次的战略高度。学校加大投入,宁波市教育部门支持划拨500万元,用于加快“工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总结“工程实践”教育方法。学校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四个“卓越计划”专业为引领,加快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内开展课程内容整合的探索,鼓励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课堂设计与创新活动,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实习经费。
2010年学校与浙江大学科教战略研究中心联合成立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探索逐步成果化。2012年,学校与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联合申报的两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得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工程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
近3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17%、97.26%和98.66%,均位列浙江省高校前茅,其中2012年则是浙江省第三、宁波市首位。国家教育部门评估中心副主任王战军在2012年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反馈会上称赞宁波工程学院的学生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高,毕业生就业率高且就业质量好。当前,学校在校人数已突破一万两千,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近3年《宁波工程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宁波工程学院的毕业生质量有保证,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据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回访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方面的评价较为满意,优良率都在80%以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