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服从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内涵
经验三:学生学习的本质是“悟道”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教师经过研究发现,现有流行的课改模式也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发挥,但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过程来看,更多还是在沿着教师设定的“路线图”行进,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当学生带着教师规定的一个框子去对应教材学习时,其对知识的实际感悟能力有时反而会相对下降。
2008年,这所学校开始探索建立“两纲一模、两动一主”教学体系,强调了目标引领的同时,有意识地将“导”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这种“导”并不直接指向知识内容,而是指向理解知识的过程,指向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以及思维发展的高质量,实现了通过学生思维的高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如:物理课上教师以“圆周运动的物体有没有加速度?”这样有吸引力的问题切入。在化学课“物质的量”的学习中,教师手持一瓶矿泉水,以“500毫升的水有多少水分子?”为题引入教学内容。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灵活自如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之中,正是这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一种有效的“线索”,引发学生展开对“案情”的思索与破解,形成学生在活动、自主、变化、多解、交流、碰撞、补充、完善中的头脑高度活跃,通过眼动、手动、心动,最终有质量地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座谈会上,多位教师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思考的不是如何领学生“上道”,而是思考如何引领学生“悟道”。这种“道”,实际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发现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悟道”,进入了一种变“麻雀在笼中飞”为“鸽子到空中翔”的境界,从而为教与学拓展了更为宽广的空间。
经验四: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品质”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带着这样的标准,调研组发现,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各项课改措施最重要的成效,就在于促进学生形成了“六大品质”,即:自主学习的品质、自我表现性的品质、个体-群体统一性品质、人际关系品质、创新性品质、自信心品质。调查中发现,六大品质分别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正是有了这些优秀品质,才形成了这所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几年来,“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的实施,使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教学质量逐年攀升,不断超越。学生的学业水平大幅度提升,成功破解了课改与高考“矛盾”的难题。他们的成功经验证明:走进课改,就是走进高考。
优秀的学习品质不仅是保证未来学业成就的重要力量,更是未来成就可持续终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程改革顺应课改要求,从传递知识为本转向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满足每一位学生自主且和谐的发展需要,这是一种为学生未来准备的教育,也是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更是一种为学生人生准备的教育。
经验五:课改实效的关键是“咬合”
调查发现,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是明显的,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表现为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表现为人才品质的优质与个体优势的持续性保持。显然,这所学校的课程改革收获了实效。其中的关键性要素与机理,我们认为是做好、做实了几个类似于工作齿轮间的“咬合”。
这种“咬合”的特点是相关因素组合时的高度关联性与紧密度。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咬合”、教与学的“咬合”、减负与高效的“咬合”、课改与高考的“咬合”。
调查结论之四:进一步探索面对的挑战
挑战一:学习品质与不同学业水平的多样性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调查显示,学生的各学科学业水平与各项学习品质之间的关系,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见表1)。
由于各项学习品质是通过量化的方式获取的,因此,学习品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也是调查研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调研组希望通过关系强度和方向的计算来考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业水平来说,能够影响到其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如学生个体学习时间的投入、个体学习心理的成熟度、教师讲授方式方法等。国内外的研究实践已经证明,上述几个因素与学业成绩是直接相关的,是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直接因素。
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调研组已经充分预计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学习品质与学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过高的期望。但调研组仍然相信,各项学习品质虽然难以与学业水平之间建立直接的互动关系,但作为综合性的品质因素,与学业水平应该是水涨船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适度降低了相关强度的标准。即,系数值在0.30-0.50之间,理论上属于中等程度的相关,在这里,我们也认为是相对较强的相关关系。
据此,从表1中不仅可以看出比较强的正相关,也可以看到一些弱的正相关,还可以看到一些微弱的负相关。这样一种多样化的关系,给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需要他们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课程纲要评价学习品质的目标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导学纲要的研究与开发。尤其在文科方面,要针对学科特点,深入理解各项品质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做到学科学业水平与学习品质形成深度相关。
高一到高三的时间差,体现为课改举措在时间轴上的纵向分布。依据课改在不同年级的参与和适应程度,可以粗略划分为实验初期、实验中期、实验成熟期。进入高三后,在理论上是课改的完全成熟与再生长阶段,按照理论的预设,高三应该表现为最高水平。尽管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高三年级各项学习品质,在与同类学校的横向比较中胜出,但是我们的调查数据最终显示,除了人际关系品质指标之外,其他各项指标都是高二最高,高一次之,高三却最低,且高一、高二学生样本与高三学生样本之间,基本具有统计上极其显著的差异。
为什么高三学生学习品质下降?结合调查设计时考虑到的可能效应,有两个原因不可小视:第一,由于高三面临高考任务,所以课改活动相应地让步于高考的学习进度安排,因此在各项学习品质上较之高一、高二年级都有很大的差距;第二,高考的压力本身,促使学生将个体成长的策略转化为服从高考的功利性策略,从而折损了课改的实际效果。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课改是推进人才成长的方式,课改不可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高考和课改都是国家意志,不可能有本质上的矛盾。但是社会舆论的影响,高考体制深入人心,传统考试的评价困扰,教师们习惯了高考的统一评判标准,更给学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课程改革离不开评价制度的改革,高考制度的改革方案,应该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我们已经欣喜发现,高考在考查方式上已经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已经由原来的侧重知识考查转向侧重能力考查,但与课改的推进速度相比仍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呼唤高考制度的深度变革,高考方案要体现课改的精神,高考目标应加快与课程目标的深度对接,新课改的实施要在高考中得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充分体现,而不应让高考评价导向成为制约新课程顺利实施的瓶颈。当然,学校更应在高考改革以渐进方式推进的情况下,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持续发展。
(宁炜系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陶双宾系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王文东系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校长助理,田金华系北京麦斯迪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刘玉和陈中原为本报记者)
改革者说
特色发展源于对教育本质的追求
■倪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的特色化发展。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也把特色化高中建设作为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并下发了《沈阳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工作的通知》。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源自于学校对教育本质的不懈追求,即把握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求索,长期坚持,最终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正是以对教育梦想的坚守、对教育本质的不懈探索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成就了学校特色发展之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续十五届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展示了崭新的教育成果与经验。第二,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通过学校“两纲一模、两动一主”教学体系,对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激活教师的工作潜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沈阳市普通高中数学、化学学科教师培训基地,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对全市教师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这是其对沈阳市高中教育发展的最大贡献。第三,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该校的特色是满怀信心、勇气、韧劲、坚持,将符合学校实际、定位准确的科学规划完美实施。在这种特色下形成的价值取向和校园文化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引领学校、教师和学生自由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全面提升,走出了特色化、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作者系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