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有残疾 但我能自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们在雕塑工作室中,利用油泥练习浮雕技艺的基本功。 盲人教师王忠岩(右)在指导针灸推拿专业学生邢艳龙学习按摩手法。 特教学院实习生在高尔德首饰制作有限公司精心加工首饰。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王月琦(中)在制作蜡模“树”。 新落成的辽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 2012级园艺专业4名学生在白文慧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弯月形插花技艺。 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体验器械对下肢功能性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视障学生在进行几何图形插板训练。 在临床实用技术课程上,学生在了解各种康复器械的性能。

    ■本报记者 刘玉/文 张学军/摄

  日前,记者在沈阳市高尔德首饰加工有限公司的拔蜡工艺车间里,见到一名年轻的女工正在专注地剥开蜡模,取出铸造成型的工艺品。每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双手生产出漂亮的工艺品时,她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但其笑容却是无声的,因为她是聋哑人,她叫王月琦,两年前毕业于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为辽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来自辽宁省阜新市的王月琦,经过几年在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已经从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熟练工人。王月琦用手语“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月工资近2500元,公司包吃包住,她非常满意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她希望多学技术,多挣钱,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可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抛光车间工作快三年的赵海江,同样是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这个思维活跃、爱钻研的小伙子,技艺一点儿不比老工人差,普通工人平均每天能完成70多个产品的抛光工序,而他最多时能完成300个。所以,赵海江能拿到3000元的月薪。赵海江对未来信心满满,他用手语“说”:“我有今天的好技术,一是自己肯吃苦,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学到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记者采访时看到,在高尔德公司的每个车间,都有王月琦和赵海江的同学和校友。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开始,公司与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每年,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来实习。实习结束后,愿意留下来工作的,公司都会优先安排。目前,又有10名在校实习学生已经和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

  目前,在沈阳市多家木雕企业、首饰公司、动漫公司,以及坐落在大街小巷的盲人按摩院里,都活跃着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身影。学校的首饰制作和木雕漆艺专业的毕业生最抢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学生更认真,更用心,更懂得珍惜工作和生活,对企业更有忠诚度。

  虽然残疾人在听力、语言表达、视觉或行动等方面存在障碍,但在很多领域,他们有着健全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听障孩子,形象思维和空间感知灵敏,学习动漫制作、木雕漆艺、首饰加工非常适合。视障孩子,学习钢琴调律、按摩推拿、中医康复等专业更有优势。而肢残孩子则更适合从事电子商务、社区管理与服务等工作。校长李洪谦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开设两大专业方向,针灸推拿和艺术设计,就是针对残疾人的身体、思维特点等优势设置的。学以致用,我们的毕业生连续多年100%就业。”

  该校在办学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教授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另一方面为残疾学生继续深造铺设通道,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竞争力。2002年开始尝试五年制高职教育模式,2006年又与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办学,以“3+2”对接模式开办高等职业教育,2012年学校更名为辽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徜徉在学校的新校园里,眼中充满着师爱生、生尊师的美好画面,看到一个个努力学习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学生,记者感受到这里处处洋溢着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诠释着“大爱育人,为了学子尊严生活,体面工作”的办学宗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