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精彩上演“升级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乡村资源融入、给力教育乡村之于城市的优势,在于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物,乡村的各种风物景观,是另一种丰富的乡村教育资源。“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课程教育中,不能仅局限于运用显性的资源,更要充分挖掘、利用隐性的资源。我们秉持“发现乡土智慧、传播乡土价值、激发乡土创造”的宗旨,充分挖掘、利用农村丰富多样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如地处杭州湾边的沥海镇中,根据70年代围垦海涂的实际,建立“滨海古镇历史文化陈列馆”,探索“围垦精神”教育,逐步形成学校特色;长塘镇小利用“竹乡”资源,形成竹文化教育特色,利用乡村环境优势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引导其融入到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性情,培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乡土文化延承、渗透校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民间智慧和美德,包括风俗、礼仪等以及乡村生活现实中原本存在的许多合理的文化因素,对乡村生活秩序建构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成分,构成了乡村教育特有的资源。上虞作为“世界青瓷之源”、“中国孝德之乡”,留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颇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也是鲜活的乡村教育素材。我市主要抓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传承,把乡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丰惠镇小的“英台文化”、小越镇小的“剪纸文化”、谢塘镇小的“影视文化”、上浦镇中“青瓷文化”等。

  实践表明,乡村教育根植乡土,知乡贤、明乡情、有乡味,就一定能让孩子喜欢、群众满意。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中,一群群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充满活力的农家子弟正成为上虞乡村教育最大的受益者,“让农家子弟充满生活力”已成为上虞教育人的共识和自觉追求。(作者系浙江上虞市教体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