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不止步 特色立校敢为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温州大学校训碑。前排三位人物雕像(左起)分别为1933年捐资创办温州师范学校的黄溯初、曾任温州大学名誉校长的苏步青、前温州师范专科学校首任校长金嵘轩。 温州大学与温州各县(市、区)举行全面合作签约仪式 温州大学在校生创业团队为学校捐赠创业基金 温州市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温大成立

  东海之滨的温州,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和浙南闽东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知名度享誉海内外。作为当地仅有的一所综合性的高校,温州大学凭其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探索,书写了地方高校成长的“温州模式”。 

  温州大学办学历史之早,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从郑楼到茶山,悠悠八十年,由涓涓细流,经两校合并、七校融合,终成滔滔大河,汇入东海。一路走来,在温大人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截至2013年4月,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举办有55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重点(建设)和优势专业,7门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3门省级精品课程,5部国家规划教材、30部省级重点教材,拥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省级教学团队。

  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设有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精品课程3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8个,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与省重点教材23部,在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创业教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被确立为国家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学生参加重要的学科、技能竞赛,获得国家奖励188项、省部级奖励689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敢为人先

  浸润创业文化 发扬温州精神

  走进温大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巨型浮雕上王蒙先生题写的八字校训“求学问是,敢为人先。”所谓“求学问是”,意为“勤奋好学、严谨治学”,而“敢为人先”则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含义。二者统一,既是温州城市精神的缩影,也是温大“立足温州、依托温州、服务温州”办学思路的体现。在已经过去的“十一五”和接下来的“十二五”时期,温州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正是践行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本着“以人为先”的育人理念,取得了“为人之先”的不菲成绩并向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

  上世纪90年代末,当有些学校还在打压学生的创业萌芽时,温州大学已经开始以一种积极保护的态度,以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为指导,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积极创办学生创业工作室,逐步开展创业教育

  从2004年开始,温州大学开设了36个学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导航”必修课,去年又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选修课,设立创业教育学分。学校聘请红蜻蜓集团、奥康集团、大虎打火机厂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创始人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学校定期举行的企业家论坛上,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创业导师”与大学生们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为学生的创业答疑解惑。学校出台学生创新创业奖励条例,支持鼓励学生创业,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发起组织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提出了基础实践、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创造实践等系列实践活动,以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为激励,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具有艰苦创业、敢于创业、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

  在温州大学的校园里,很少看到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茫然、盲目的学习状态。学生们目标明确,动力十足,这源于学校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的分类分层培养模式。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个性化教育,一定是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就如学校党委书记陈福生所说的,与其他学校单纯地允许学生、鼓励学生创业有所不同,温州大学特别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开展了创业教育、特色本科、特色工科、特色商科等多项教育创新。例如,有的学生来校求学深造就是为了接班家族企业,有的则已处在创业阶段,希望通过读大学提升自我。为了满足这些更为具体的学习需求,温大开办了一系列特色班,如创业先锋班、企业接班人班、创业管理双专业双学历班、店经理成长班等,把有具体学习需求的学生挑出来有针对性地培养。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学校创建的“依托区域优势,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不菲的成果,被确立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创业教育优秀院校、示范院校和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十一五”期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奖励390项。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然而,温州大学对于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仍在孜孜不倦地进行。2009年,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学校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为实体部门,现有专职人员5人、专职教师3人),全面负责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实践与创业研究工作,并逐步深入开展以培养岗位创业者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岗位创业者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的本质是将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全体在校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核心是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既懂专业又善创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这一创新大大提升了创业教育在学生中的受益面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和就业层次。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就业后,除了能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质,更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强,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院长黄兆信说。

  据了解,“十二五”规划期间,温大将继续依托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和地域优势,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实现创业教育从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转变;从创业实践教育为主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主转变;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转变。

  扎根土壤

  携手城市发展 创造辉煌业绩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都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的理念。校长蔡袁强认为,温州既是学校生长的土壤,为地方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信仰,同时也是学校改革发展,铸就辉煌的必由之路。简单来说,就是吃“温州饭”、讲“温州话”、做“温州事”。

  为温州培育高新特色企业,将原来的计算机专业调整成为信息管理和信息安全专业;松绑温州高低压电器技术人才匮乏压力,新增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服务温州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增设市场营销、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机械与自动化等专业……近年来,温大的每一次专业调整和教育资源配置,视线都不曾离开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其专业设置也成了温州经济热点变化的“晴雨表”。

  作为温州仅有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温大势必要成为温州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为此,学校曾多次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然后对专业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为满足温州当地鞋服行业发展对应用型鞋服创新设计人才的需求,该校依托鞋服设计专业开展了现代鞋服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学习与比赛、课堂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该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鞋靴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共有近30个鞋服设计作品被选中投产,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瞄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学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创建服务平台,这是温州大学为温州经济发展增添活力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破解温州企业的困局,温州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温州市智能电子电器行业技术研究中心,之后又联合国家工业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低压电器实验室和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短短7年间,该平台为天正电气、德力西电器、正泰电器等数百家企业解决低压电器产品、智能化产品功能性及可靠性方面的技术难题,并开发了数十个新产品、新工艺,研制产品生产中的检测设备,成为了温州乃至浙江的低压电器企业众所周知的“诸葛孔明”。

  据悉,“十一五”期间,温州大学获批牵头建设浙江省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温州市行业技术研究中心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其中,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自建立以来,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3项,面向企业横向项目89项,外来科研经费达9500万元;加入平台服务层的企业达540多家,为相关领域企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近3000人;通过如工艺改进、产品开发、成果推广等平台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至今估计产值达6亿元,利税近9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学校也在有意识地对接温州市和全省的发展规划,例如,为应对浙江省海洋经济实验区建设,温大正在酝酿整合各方面力量,打造海洋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