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强化按需施训。《意见》提出,要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的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多年的培训工作,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满足教师需求就是培训的最大追求。我校在承担部、省、市各级各类培训中,总是把受训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每接到一项培训任务,我们总要设立“前期调研”工作小组,开展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将预开设的课程方案发给学员征求意见,然后依据学员需求,修改完善课程方案,组建专家团队。

  搭建终身学习平台。《意见》在为教师搭建终身学习的发展平台上,措施尤为得力。如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实现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定期注册、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等,这些有利的措施对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将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创设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加快网络社区建设,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等,均为教师终身学习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保障。我校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多措并举,立体化推进,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出一个立足江苏、服务全国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

  (作者系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培训转型 重在落实

  贯彻落实好《意见》,对贴近教师心声,破解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宋冬生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教师培训工作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科学转型。贯彻落实好《意见》,对贴近教师心声,破解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保证《意见》落实到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立足一个根本,以师为本。《意见》首次提出“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教师培训工作的根本。要尊重一线教师需求,贴近一线教师实际,研究一线教师发展,服务一线教师学习,把激发广大教师参训动力,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常教学的常态化需求,成长周期的阶段发展需求和从教生涯的终身学习需求,调整教师培训工作方式,推动教师培训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创新政策制度,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提高培训质量,满足教师对高质量培训的期盼。

  落实一个制度,按需施训。《意见》明确要求“实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建立与中小学校合作论证培训项目的新机制”。要落实需求导向制度,一是要加强指导,制定需求调研分析制度实施意见,开展专题培训,科学掌握调研分析方式方法,提高需求调研分析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二是建立机制,不调研不得培训。实行调研报告、培训方案双审批制度。三是按需评估。依据教师需求开展培训满意度测评;将需求问题解决作为训中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训后跟踪评价的主要目标,促进需求有效转化为行为改善。

  抓实两项改革,突出实践。教师的专业实践以技能为基础,教师的专业学习以实践为特点。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建设四类实践性课程,自下而上,合作设计论证技能掌握、行为改进、情境体验和行动研究等四类实践性课程体系;制订分段、分科、分层实践性课程实施指南;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技能培训试点推广工作;建立实践性课程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实践性培训方式的推进机制。按照“改革讲授、强化实践”的原则,立项实验研究实践性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实施实践性培训能力和水平,将实践性培训方式列入评估培训机构和各类培训的重要指标。

  推进两个试点,自主学习。《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和“积极推进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一是要制订规划。以自主选学和网络研修社区为着力点,科学规划自主型教师培训,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程和政策措施。二是明确推进策略。学习借鉴先行地区经验,开展试点推广,结合国培项目和全员培训,边实践、边改进。三是加强基础建设。抓住重难点问题,统筹安排、分步建设,做好体制、机制、能力和保障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四是重点推进。以丰富多样的课程超市建设和生成性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高看一眼,先行一步,做到“路有车,车有货,货抓人”。要以网络研修社区为载体,以自主选学为体制机制保障,推进一体化试点改革。

  提升两个能力,优质服务。《意见》以政策调控为抓手,强调提高培训者和培训机构的两个水平:一是优化结构,提高优质培训能力。要以专兼结合、动态建库、制度规范、提升能力为建设思路,制定培训者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建设以一线优秀教师为主的兼职培训者队伍,制度规范其遴选、管理和提高;建立专职培训者培训长效机制,提高需求调研、项目策划、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培训评估、资源建设等六项能力;实行专职培训者深入中小学实践制度。二是推进整合,提高多样化服务能力。师范院校要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内部教师教育资源实质性整合,实现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通过挂牌建设实践基地,建立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结对帮扶,开展项目合作,资源共建共享。各地要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计划,理顺关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县级培训机构与教研、科研和电教部门的整合,提高服务教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三个机制,保障质量。质量是教师培训的生命线,《意见》推出组合拳,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各地可从以下三方面落实:一是建设省级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员电子档案,统一学籍管理,实行网络匿名评估和训后绩效评价。二是开展满意度测评、教师学习过程考核、行为改进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并与培训资质认定、项目承办、经费奖补挂钩。三是开展对市县教师培训专项督导,制定专项督导评估指标,分类细化对各级政府、师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的督导评价,公布结果,建立合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机制,确保提高培训质量。

  (作者系安徽省教育厅师训干训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