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圈起“同心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苏婷

  不久前,一所山村小学的老师被问到“现在最觉困惑的问题”时,回答不是自身待遇,不是学校办学条件,更不是具体教学问题,而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理解、不配合,老师很难当!”

  家庭教育抓了多年,有过很多尝试。但要让分散在社会上的家长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学校教育“劲往一处使”,的确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听说龙泉驿区的家庭教育工作区域性推进,搞得风生水起,记者日前前往一探究竟。

  55所家长学校成“形”

  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在龙泉驿区已经是比较成熟而且有特色的工作了。2005年,该区关工委就会同区教育局、妇联、团委组建了区家长学校总校,还建立了校务机构。2011年,为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该区选择5所有代表性的高完中和城区、乡镇、山区的小学,探索各类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为日后发展积累经验。

  每3个月,5所实验学校都要轮流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同时区里在面上将全部55所中小学划分为8片,以5所带动8个片区的创建工作。而后,全区逐步将5所学校的经验推广到55所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区域性提升家长学校办学水平的实践,使3万多位家长进入学习状态。

  如今走进这里的中小学校,“家长学校”“家长学堂”“家长学习中心”“家长发展中心”“家教指导站”“家教服务站”“第三课堂”等等标牌昭示着家庭教育开展的火热程度。这些称谓的变化,不仅表达了当今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校园文化,更使家长一跨进校园就感受到一种“需要再学习、接受再教育,才能适应教育”的氛围。而“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孩子上学,父母进校;互动学习,共同提高”的口号,也成为学校的新气象。

  家长学校要的是“实”

  “可有可无”,“时有时无”,“说有说无”,似乎是一些地方家长学校的常态。龙泉驿区区域性推进这项工作,是要依托中小学将家长学校建设成实实在在的成人教育。这样,家长学校就不仅有光鲜的外显形式,还有了组织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设施设备、教学过程等实实在在的内涵。

  家长班级教学制,是家长学校“形”与“实”的落点。这种制度,以普及家庭教育基本知识、调整家长教育行为、提高家长教育素质为教学目标,以学生班级即家长班级为教学基本单位,以学生班主任即家长学校班主任为教学组织者,主要教学方式则是家长自主、互动学习,相互交流。班主任老师由此成为家长学校的主讲教师,不仅要教孩子,还要能给学生们的家长上课。每月一次的教学活动,不仅有教学计划,还有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班主任像平时教学一样备课。而正是班级教学,有效避免了当前家教指导大多“开讲座”“作报告”的形式,避免了学院式的系统理论,就用身边的案例和故事讲出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则及其所蕴含的教育原理。

  当地各学校都积极为开展家庭教育创造条件。如龙泉驿三小将教工之家、图书室和大会议室统一调用,作为家长学校相关功能室,悬挂上显著标识。教工之家兼作接待家长、指导家长的咨询接待室,图书室兼作家长学校图书存放、教材收集、资料备查、档案保管的教师研修室,并设立《父母课堂》(家长学校教材)阅读角,大会议室兼作为家长学校的公共教室,保障学习培训有场所。

  这么多学校树立起“开门办学”的大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家教指导,引领家庭教育;又有这么多班主任老师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关注家长素质提升,让龙泉驿区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一个“同心圆”。在这里,家长学校不仅是普及家教知识的场所,也成为提高公民素质的平台。

  跳出学校的圈子办学校

  “望子成才莫愁无路,育人有道请入此门”,这幅家长学堂的对联在当地学校十分有名,家长们耳熟能详。

  孩子入学,家长也成了“学生”;每次来家长学校学习,不是听老师讲孩子的不是,而是自己来学“有用的知识”。通过在家长班级里的规范学习,通过听教材里别人的故事、讲现实中自己的故事和与其他家长交流讨论,越来越多的家长增长了“悟性”,慢慢走出“智育型”“说教型”“粗暴型”“溺爱型”等误区。

  龙泉驿区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家长文化水平低又忙于生计,家庭教育一片“盲区”。越是这样的家长,越需要通过多频次的规范教学,深入浅出地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当这些家长懂得了家教中的基本道理,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水到渠成之事。该区第17小学校长李兴全说,当来学习的不再是爷爷奶奶,不再是不带一纸一笔、随意走动、漫不经心、迟到早退的家长时,学校很多原来棘手的事情就好解决多了:孩子在学校出了安全问题能冷静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不再互相指责对方,孩子受到老师严厉批评能理智对待,而且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甚至援助。跳出学校的圈子办学校,收获的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家校配合共育人才的结果。

  【链接】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2011年,教育部关工委决定在四川、广东和山东三省开展“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创建活动试点,探索家长学校教学新模式。此次活动在三省各选择500所中小学,进行家长学校办学实践的研究。活动推出的新理念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有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家长学校要有“讲课、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意识,班主任作为家长学校主讲教师的职责意识,家长是家长学校学员的学习意识。为了适应新形势,四川省教育厅关工委决定将活动由学校扩展到县(市、区),该省15个县(市、区)成为首批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区域性实验基地,龙泉驿区就是其中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