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倩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各类育儿书籍、杂志、网络等是我们吸收家庭教育经验的主要途径。可几年下来,我反倒很困惑:有的专家这样说,有的学者那样说,我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女儿?在幼儿园老师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出台了一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以让我更准确地解读孩子、实施教育。我仔细地阅读了《指南》中的内容,确实收获颇丰。

  我理解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己小时候接受的应试教育,在看待自己女儿学习时也难免会有强迫之嫌:要求她在上课时坐好,手脚别乱动;幼儿园、兴趣班回来总要问“今天学了什么”;还常常用自己小时候不去找小伙伴玩在家看书作为教材,教育她长大以后也要认真学习。我还对她说:“正是因为爸爸妈妈爱你,才让你学好多知识,如果只让你玩、什么也不学,那是在害你!”

  翻开《指南》说明部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几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爱孩子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她,而是从她的角度思考。《指南》里,我没有找到非常具象的学习内容,比如认多少个汉字、会唱几首歌,但在其中却让我感觉到,孩子学习的内容可以那么丰富:走、跑、跳、爬、和小朋友们游戏、走进大自然、种植、饲养……原来,孩子的学习和成人有太多的不一样。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养成的态度、品质远比学到的知识、技能重要得多。回忆自己小的时候,上幼儿园最开心的是玩娃娃家、当医生;在操场上和小伙伴玩滑梯;捡起落叶当宝贝……可当了妈妈,似乎忘记了这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正悄悄地影响着我的教育行为,更可悲的是还将为孩子做的一切都冠以“爱孩子”的理由。《指南》提醒了我,孩子就是孩子,女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尊重她发展的个体差异,允许她犯错,让她在玩中学、做中学,并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才能让她终身受益,这才是真爱,才是有智慧的爱。

  在这之后,我也改变了策略:不再把“学习”挂在嘴边;放学回来,我会问“今天和小朋友玩了什么”;不再布置一大堆没有价值的所谓“作业”。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指南》里的“教育建议”:带孩子到郊外;一起阅读一本书;一起做手工、小实验;引导孩子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这让自己和孩子更加轻松和快乐了,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了。

  细读《指南》,让我感受到,《指南》就像一个懂孩子、爱孩子的智慧长者,说的每一句话都倾注了对孩子们的爱,同时也在呼唤每一位家长,用智慧的方式爱自己的孩子。

  (作者系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幼儿家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