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
所以,卉原中学建成后,秦海山给教师提的第一条要求就是:“任何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给学生定、或推荐给学生任何习题集、试卷集!”学校出台的第一个文件也是《关于给学生定教辅资料的规定》。
禁止给学生订资料,秦海山却给每一位教师定了10本以上的教辅资料,他要求教师每天必须把这些资料上的相关习题做一遍,然后选出极具典型意义的部分给学生讲并让学生做。他举了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这就好比养殖场,过去喂的是粗饲料,现在改喂配方饲料,长得自然就快!”
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讲得更精了,学生做的题更具典型意义,教师讲得相对少了,但针对性强了,教师判的试卷相对少了,但亲自做的题多了!
从“配方饲料”到“分槽喂养”
私立学校招生没有“分数线”限制,与市属高中、县一中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招上来的学生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中考成绩只有300多分,这给卉原中学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如何让这些300分的学生不输给500分的学生甚至战胜他们,是卉原中学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如果他们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注定是失败者,因此,他们必须创新。针对参差不齐的生源情况,他们提出了“分层次、低起点、小容量、快步走”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次,即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低起点即针对学生大部分分数较低的情况,把教学目标调低,首先把他们初中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小容量即每堂课涉及的在知识点不要多,而要力求让学生掌握;快步走即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率。经过分层教学,让成绩差的孩子首先找回自信,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
马佳,家住承德市区,中考成绩只有308分,找遍了承德所有公立学校都被拒之门外,不得不到150多公里以外的卉原中学来求学。高考时他的成绩超过了一本分数线,被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后来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到一所大学任教,如今的马佳已是一名大学教授。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马佳说,要不是卉原中学的分层次教学,就不会有今天的他。
秦海山说:“如果前边是‘配方饲料’的话,分层次就是‘分槽喂养’。”
换上汽车比赛马拉松
2009年冬,秦海山到全国各地遍访教育名家、名校,回来后,他在给全体教师讲心得体会时,讲了一件完全与教育无关的事:“前几天,在参观学习的间隙,观看了一场马拉松,马拉松由于赛程漫长,起跑并不重要,在漫长的比赛进程中,有的运动员训练水平高一点,努力一点,优势就显露一点,几个运动员慢慢从大部队中脱颖而出,组成第一方阵,要再把别人甩下,就很不容易,我突然想,此时其中一个人换上自行车、换上汽车呢!”他说:“我们办学十年,进入了承德高中的第一方阵,但我们很难再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我们要换上汽车与他们赛跑!”
秦海山所说的“汽车”,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秦海山说,直到2009年,他才找到了学生不用太累,也能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秦海山这一番“马拉松”奇想,就是卉原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次动员令!他带领全体教师到外地“蹲点学习”,一边学,一边与大家讨论交流心得,他经常给老师们说的一番话是:“过去,老师课讲得好就是好老师,所以我们在‘讲课’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的许多老师确实把课讲得很精彩,但我们为什么教学效果总是不能比别人高出许多呢,这值得我们反思,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激动,很投入,很精彩,学生们是不是也像你一样很激动、很投入,是不是也听得很精彩?有多少学生能像老师一样很激动?为什么我们讲得自认为很好,大家也认为很好,有时学生也觉得这个老师讲得很好,可是,学生还是在这个知识点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却提高不快,这当然与我们的生源质量有关,但我们一定要找到以三流的生源质量,培养出超一流成绩的学生的方法!这个方法已被我找到:我们要下决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要变教师激动为学生激动、变教师精彩为学生精彩、变教师很投入为学生很投入!我们要变学生学会知识为学生‘发现知识’,变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
我们常说,教改是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但无论“学会”还是“会学”,其中心还是“学”,变“学”为“发现”,这应该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
秦海山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很发人深思,优秀人才怎么培养,首先要明白优秀人才的特质,优秀人才突出的特质应该就是‘创新’,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创新’,发现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发现或者说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弄懂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本身已经成为创新过程的必然结果和产品!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创新’的过程!长此以往,我们必然应该能够培养出钱学森所期待的‘优秀人才’。”
锯掉椅背,学生从此学习不再累
秦海山召开了一个“锯椅子靠背”的动员会:全校都把学生座椅的靠背锯掉,面对着孩子们的惊讶和不解,秦海山说:“过去,老师就像你们学习上的‘靠背’,从今天开始,老师这个‘靠背’也没有了,学习主要靠你们自己;靠背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靠着休息,以后大家学习不累了,学得高兴了,就用不到靠背了!”其实,秦海山锯靠背的真正原因是学生课桌不再是成排摆放,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集中坐在一起,学生间、小组间需要不断活动,椅子靠背成了学生课堂活动的障碍。
这,算是秦海山课堂教学的总动员。
如何让学生“发现知识”?秦海山认为,发现知识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彻底改变,教师过去备课,主要是备怎样把知识给学生讲明白,现在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即把问题全面准确地交给学生,由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去研究,去发现,课前,教师要把这些问题印在纸上,发给学生,这张纸叫“导学案”
每节课,每位教师必须备一份“导学案”草稿,然后提交教师集体备课,大家针对各自“导学案”中的问题,集体讨论,选出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制定一份导学案定稿。
下面是卉原中学一份数学“导学案”草稿的原件的第一页
这是一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导学案,这半张草稿原件给我们传达了至少三个强烈的信息:一、老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环境,即例1和例2。二、最上边的旁批告诉我们,集体备课时教师们在想什么,是如何修改这张导学案的以及修改的理由:审题中抓住关键、分类考虑,要培养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1、不等式会解并在数轴上表示,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决问题。这说明,这张导学案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要符合国家和省的要求。三、教师修改的力度和修改时讨论的热烈程度也从这张纸上扑面而来!
教师陆长江写了一篇《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其中对导学案作了如下解读:
导学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统帅地位,是教和学的依托,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抓手。没有它,则教无所据,学无所依。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导学案为依据,通过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提升,把导学案上死的知识变成学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预习自学到课堂教学,两课时的宝贵时间要托付给这张导学案,制作得是不是科学实用是非常重要的。预习得是否充分,课上得成功与否,学生学得是否快乐、是否扎实,很大程度上都与导学案的质量有关。
一、导学案的含义:“导”即指导、引导,对学生的预习、互学、展示、点评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学”即自学、互学、展示、提升的过程。
导学案是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方案,是学生学的抓手,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教学平台。
二、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导学案重在“导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设计,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
传统教案也考虑学生的学,但对老师的教考虑得更多些,因为传统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的自学、互学很难体现,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拉“与”推“。
教案是老师用,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用途不同,设计理念也大不一样。
教案重在老师的教,是着眼于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案设计;导学案重在导学,是着眼于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案设计。
三、导学案的基本结构:一般的导学案分页眉和主页两部分。页眉包括制作者的信息、制作时间、导学案编号、学生信息、等级评价等。主页部分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解析、自学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综合应用、巩固练习等,根据学科需要自主设计。
四、导学案的制作:导学案的制作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份好的导学案要经历主备——试做——集体讨论修改才能定稿的,三个程序缺一不可。假设我们以为凭自己多年的经验可以不做,不讨论,那么结果常常是导学案错误百出,学生往往要做不适合的题,课上要同学们讨论、展示、点评不经典的问题,效率肯定大打折扣。
导学案应综合考虑自学和合作探究的需要,循序渐进,有探究价值。导学案是教材的细化、补充和延伸,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导学案既是学生学的依据,又是老师教的依据。制作时要充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给学生设置多高的门槛,多高的台阶,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研究学生自学能达到什么程度,合作能达到什么程度,质疑能达到什么程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