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而教育:整体联动与品质优化
教育,从儿童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美好。
生命珍贵,它蕴含着灵光,彰显着活力。
教育神圣,它催生生命的个性,培育生命的绚丽。
珍爱生命吧!为生命而教育。
为生命而教育,呵护生命的天性和自然,让生命永葆人性的纯洁和真实。
为生命而教育,让生命感受生活的多彩,品味创造的美妙。
为生命而教育,让生命体验学习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幸福。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教育说
“十年课改,给学校带来了什么?”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教师或校长都会首先联想到课堂,也许有人没有意识到:课堂变革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课堂”和“课程”,字面上的毫厘之差,带来的却是思维境界和实践水平的高下之判。
课程决定着学生发展。一个人的天赋与潜能,如果在小学能够得到良好开发,就会形成赢得未来极为重要的个性品质与创造力,这首先取决于适宜学生发展的课程。课程就是为学生成长提供的营养体系,它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培养?怎样培养?”三个问题。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学校缺乏对现有课程的反思与校本化建构;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学科课程的实施中,许多教师都习惯于准备一套娴熟而不容置疑的知识向学生传授,教师的问题意识淡薄和思维定势逐渐消减了学生的童心与好奇心,扼杀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作为课改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和学校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重课堂而轻课程,就会制约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因此,思考和探索以校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每一所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正是可贵的实践者之一,在总结办学经验和特色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思考出发,系统构建“为生命而教育”的办学思想和让思想植入课程的“大科创”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形成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隐性课程”有机整合的自主性课程体系;以支持性组织力激发、释放教师自主发展的能量,教师队伍呈现“整体跃进、个性竞放”的景象,凸显出“名师集群共振”与“学科教学特色”比翼高飞的教学景观;彰显出“无限接近教育本质的方向引领,可持续的高品质塑造,激扬生命潜能不可遏止的活力喷涌”的先锋型学校发展景象。
“在推进课程改革时,要警惕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高新实小校长陈伟说,“我们坚守从儿童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美好的教育本质,从课程文化的培育、课程结构的调整、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课程评价的改革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与整体推进课程改革,还新课改的本来面目,用真正的课程改革促进生命成长。”
文化培育——让生命因教育而美好
2008年,陈伟成为这所刚刚度过十年校庆的优质学校的第二任校长。
置身新高起点,陈伟以教育哲学和育人文化的视角审视学校发展走向,把脉过去十年学校快速崛起的主因,已显创新主脉:“以教学水平评价改革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以扎实的学科建设推进课程改革;以微型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品质……”但学校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瓶颈:干部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与学校高端定位不相适应;教师职业境界与学校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课程改革力度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学校文化建设与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不相适应……”如何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注入“灵魂”,是高新实小从“优秀”走向“卓越”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教育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教育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的事业。”陈伟校长带领老师们开始了思想求索之旅。首先对接教育本质,思考奠基生命终身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如何开启生命个性和创造力。其次是避免“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整体优化与办学特色”的对立或割裂,做到上述关系的辩证统一。最后进行学校教育发展的系统思考、顶层设计与整体推进。
从反思、批判偏离了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本质出发,从助力生命发展的学校内部系统和谐及与外部环境的沟通着力,高新实小决定把“为生命而教育”写进学校发展的最高纲领,并由此开始了教育的梦想追求。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陈伟引用泰戈尔的名言来阐述“为生命而教育”的意义,“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促使每个人自觉、和谐、有个性的发展。以生命成长为高标尺,才能感受生命存在和力量,学校教育才有丰富多彩的内涵……”
“为生命而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回归,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只有把先进的思想转变为真实的实践形态,才能生发教育力量。从少数学生参与的科技竞赛活动,到全员性的科技教育,回顾学校一路优势发展的科创教育,如何系统开发科创教育对生命成长的价值?是否可以在各类课程及实施过程中渗透科创教育,让科创教育常态化、全域化、长效化,促进学校教育的品质优化?2009年以来,学校进入开发科创教育价值,引动学校文化创新的新时代。陈伟校长把这样的教育追求提升为“大科创”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把科创教育生成的开放、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渗透到各类课程及实施过程之中,并构建起‘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隐性课程’有机整合的自主性课程体系。”
“大科创”教育的创新基因,既是生命生态成长的基因,也是学校文化创新的基因。只有培育了学校教育的创新特质和创新活力,才能奠基生命赢得未来的核心发展力和创造力。据此,高新实小勾勒出令人心动的教育愿景:
——让学生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架构了为生命成长奠基的“四根支柱”,即习惯、兴趣、责任、学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创新能力;培育“敏而好学,疑而善思”的学风。把育人目标内涵概括为“基础扎实、人格健全、个性和谐、敢于创新”,并从10个方面来加以落实:让每个学生具有良好习惯、健康人格;具有突出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具有科创的意识和能力;至少掌握两项熟练的体育技能;会一样乐器;会搞小课题研究;会操作和使用电脑;英语水平达到课标三级以上;课外阅读量达250万字以上,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良好的学业水平及可持续的学力。
——让教师享受教育、享受人生。在奠基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价值,树立“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的教风,做到“师德高尚,观念先进,教艺精湛,品位高雅”,与学生共享生命的智慧与教育的快乐。
——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确立“立德崇高 树人惟新”的校训,追求“文化厚重 人才辈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学校发展目标,构建适宜生命成长的生态环境,培育关怀生命的课程文化。
围绕着“大科创”教育模式,高新实小进行了兼具勇气与智慧的课改探索。
课程优化——适宜生命成长的自主性课程体系
“一切教育活动皆课程。”在高新实小,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陈伟校长说:“课程就是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适宜的营养体系,如果给学生提供的课程菜单营养搭配不好或质量不高,就会导致学生营养失衡。”
我们先看看两个画面——
画面一:
2013年5月14日,五(3)班承办的第31期“校园大展台”正式与全校师生见面。从开场舞东北秧歌《好日子》到最后一首合唱《生命的乐园》,这台历时近50分钟、主题为“骐骥跃九州,畅想中国梦”的文艺演出,都是由该班学生自编、自导和自演的。全班每个孩子都上台表演了节目,不少人还多次上台。比如张贝怡不但登台表演了舞蹈、民歌联唱、情景剧,还参与了舞蹈节目的编排。
表演在学校演播厅举行,现场观众包括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学生代表和到校参观访问的嘉宾,全校学生和教师则通过校园电视台收看了现场直播。
从开学第2周起,班主任叶青老师就开始为这个活动做准备。除了为节目把关,还创新节目形式,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画面二:
2012年暑假,四年级五班的汤惠中同学要完成一项特别的假期作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小课题”研究。
一天,汤惠中看见姥姥炒菜时被油烟呛得咳嗽不止、直流眼泪,他想:油烟对人体的刺激这么大,那对植物和动物有没有危害?有多大危害呢?于是,他和爸爸、妈妈聊起了这个话题,还请教了科学老师。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他设计了油烟水溶液对植物、动物的毒害作用的实验,开始了油烟水溶液对植物发芽率和苗高影响的研究。他每天观察、测量、记录种子的萌发、生长等变化。之后,又设计并实施了油烟水溶液对动物(锦鲤)生长影响的观察实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