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教育创新 推进学校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交流 年级跳蚤市场

  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积极开展高效课堂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范式”探究,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制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创建于1972年,是一所集初中、高中于一体的省级规范化学校。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许多学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烟台十四中作为一所拥有40年办学历史,师生数量位居全区前列的完全中学,凭何立足,怎样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深刻地审视着这个问题。

  “三个共识”建立共同愿景

  高度决定视野。学校领导班子认为,思想境界上不去,办学思路打不开,学校的改革创新就只能是“原地踏步走”。为此,学校把外出学习取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高规格、大密度地“走出去”,开阔了学校的教育视野,打开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全校上下在学校如何发展、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上达成了以下共识:

  第一,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出路。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强力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提出了两个最重要的要求,其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其二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命题、新任务,学校没有捷径可走,改革创新是必然选择。必须找准改革的突破口,从旧有的模式、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入手,破旧立新、大胆变革,全面激发学校改革发展的内驱力,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命脉所在。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细胞,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进多年,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繁琐应试的知识传授仍然充斥着课堂。枯燥低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深陷“教得累、学得苦”的怪圈之中而不能自拔。在“课堂转型”、“高效课堂建设”、“减负高效”等呼声渐高的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成为衡量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标准”,没有触及课堂深处的改革,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改革,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的改革。因此,学校搞改革就要抓住关键,做足做好课堂教学这篇大文章。

  第三,教学关系的变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关键。

  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个性化学习”强调围绕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塑造教学,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实现高效的、个性化的“学”,极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追求个性化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显著趋势之一。要满足学生日益活跃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就必须从变革传统的教学关系入手,通过对传统课堂的改造,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教学方式的重组,依托科学规范的流程、模式保证个性化学习的实施,让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智慧、自信与快乐中健康和谐成长。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基于以上认识,烟台十四中在充分借鉴多所教改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基于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范式”研究的课堂改革,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为核心,初步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三制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三制四段五步”打造课堂教学模式

  “三制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多元评价”等现代教育理念为支撑,统筹考虑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评价监测等方面,建立了较为系统科学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课堂活起来、师生动起来、教学实起来、质量高起来、能力强起来”的五大目标。

  “三制”,即导师制(教师变讲师为导师)、班组制(变班级管理为班级和小组管理)、学分制(变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为与平日上课过程中的学分评价相结合)。

  四段,即“课前预习、上课展示、教师点拨、及时巩固”。

  五步,即“温故知新、复习检测”、“激情导入、目标解读”、“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拓展训练”、“巩固监测、布置作业”。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生命主体地位,打破传统课堂的空间布局,更加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个性发展。在教学关系的处理上,推行导师制,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由以往教师的“教”唱主角,变为学生的“学”唱主角。在教室的空间布局上,改变学生课桌摆放形式,实行桌对桌、面对面,由以往的“秧田式”座位变为分组围坐的“模块式”座位,由单向的“师讲生听”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

  二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进一步重视。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尊重、体贴、激励、关爱、赏识,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积极进取的性格,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是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行班级管理与小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小组之间、组员之间的合作竞争机制,积极创设“你追我赶,合作共赢,团队提升”的班级学习氛围。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兴趣爱好、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在学科能力强弱上做到优势互补,使小组成员在课堂上互帮互助、在日常管理上互相监督,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效率,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段五步”形成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堂展示、教师点拨、及时巩固),细分为五个步骤(温故知新、复习检测——激情导入、明确目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拓展训练——巩固检测、布置作业)。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节点、求细节、提质量、教方法、做评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激兴趣、拓思维、强能力、重交互。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强调“不唯模式唯高效”,不是一味地固守模式,每堂课不一定都分四阶段、五步骤,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各环节、模块互相组合极优化,以达到极佳的学习效果。

  教师提前1~2天,将导学案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时间预习、思考。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导,自学教材,形成和积累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解决导学案中的预设导学题,并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课前预习采用分层预习方法,分A、B、C三个层面。A层:完成全部基础案、拓展案。要对教材进行较为深入的把握,并在做题中总结做题的规律和方法,切实提高能力。B层:完成基础案和部分拓展案。C层:预习时要熟记基础知识等识记类知识,主要完成基础案。

  教师在课前采用集中批阅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改、打分。

  温故知新、复习检测——时间约5分钟,以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主,针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突出重点,突出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以口头提问、黑板上默写、小试卷等方式进行抽查或全班检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各层面的学生,力求使检测发挥极大功效。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时间约5分钟。激情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导入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直接导入,或者用故事导入,以确立课堂的情感基调,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学习目标在前黑板的右上角集中出示,教师对其进行简要的诠释和解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学习目标的设置要突出分层设计原则,A层一般重在拓展迁移,B层重在总结方法和规律,C层重在落实基础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时间约10分钟。教师明确提出各小组讨论的内容与任务,在大屏幕上集中出示。学生讨论时,先是同层学生“一对一”地讨论,然后是小组内集体讨论。讨论时要求做好记录,遇到的疑难问题交小组内集体解决。实行分层达标,小组内集体讨论时,由A层学生教B层学生,B层学生教C层学生,A层学生还要帮助全组同学拓展思维。C层学生要积极整理巩固落实;B层学生要整理答案,并积极分析归纳规律性知识和方法;A层学生要在完成对B、C层同学的指导后,积极进行拓展延伸。各小组组长要肩负起本组讨论的组织、指导、协调、记录等职责。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参加讨论,控制好过程,观察各小组的行为,并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方法和讨论技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