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经济文化两手好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黄兴国 通讯员 王国海 聂在垠

  日前,国家环保部专家来到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考察水质,水库负责人在水库中取了一瓶水,又拿来一瓶品牌矿泉水,让他分别品尝。专家喝后兴奋地说:“两瓶水一样清甜,源头的治污工作抓得很好!是哪个单位负责?”“是郧阳师专攻克了治污难关啊……”水库负责人兴致勃勃地介绍。

  丹江口水库地处湖北省十堰市,黄姜产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然而其排放的废水却对水库造成了严重污染。用传统治污办法,每吨水要花治污费8万元以上,厂家亏本不愿干;让厂家全部停产,每年要减少10个亿的产值;放任自流,难保一江清水送北京。这样的窘境,令该市领导一度急得团团转。

  节骨眼上,十堰市郧阳师范专科学校教授刘光东承担的“丹江口水源区黄姜加工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问题。早在8年前,刘光东就针对黄姜产业,开始了南水北调源头治污问题的研究。在学校支持下,他采用多种方法,使治理1吨污水的费用由8万元降到2000元左右;企业每生产1吨皂素,比原来至少减少95%的污水排放,同时增收5万元以上。这一项目获得国家1080万元的科研资金,并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组验收。

  这是郧阳师范专科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山沟里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专科学校,为何能发挥如此巨大作用?“培育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建设,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方针。”校党委书记杨郧生说。根据这一方针,他们定期研究服务地方建设切入点,定期邀请市政府负责人到学校提意见或建议,使学校和政府始终心意相通。

  前些年,郧县决定进一步挖掘武当山文化,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但又苦于无从下手。得到消息后,学校组建研究组,划拨专款,成立武当文化研究中心。通过集体攻坚,该中心出版《武当文化概论》等专著,制作的《话说武当》、《问道武当》两部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3个月,极大地提升了武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去年,该校又参与举办“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等活动,仅仅一个月时间,中外游客就达400万人次。

  十堰神话传说颇多,文化底蕴丰厚。在湖北省规划“一县一品”时,郧阳师专主动担起责任,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压减其他活动,拨专款10万元,组织60名师生在全市6个县开展田野调查。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后,经过省内外专家论证,学校推出郧县远古人类文化、郧西县七夕文化、竹溪县三贡文化等6个文化品牌。受益于学校打造的文化品牌,2012年,房县举办了诗经文化节,义乌市湖北商会、北冰洋集团有限公司等30多家客商云集房县,开展投资项目签约洽谈。仅在这一个文化节上,房县即成功签约17个项目、吸引83.02亿元资金。

  在主动协助政府的同时,学校还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十堰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郧阳师专便把为汽车行业服务作为主攻方向。该校开设汽车、物流、销售、会计课程,同各公司合作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机械与自动化实训中心,并利用汽车电子工程技术中心平台开展项目研究,在服务中逐渐形成优势,提高了自身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同十堰雷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开发了一种可用于汽车离合器摩擦片的陶瓷/铜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该产品可以保持稳定的摩擦系数,能适应更恶劣的工况条件。该项目不仅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的支持,还先后获得省、市级项目扶持资金,目前已拥有两项国家专利,年销售额达两千多万元。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学生也成为受益者,很多人在实习中就被企业“抢”走。

  不仅如此,郧阳师专的服务范围还辐射到外地市甚至全省。该校长期研究汉水文化,2012年,该校教师潘世东主笔的大型历史系列片《汉江》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反响。因此,襄阳市专门请他设计了《鱼梁洲汉水文化旅游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如今,鱼梁洲已成为省级试验区,正申报国家级试验区。

  学校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上如此“给力”,也得益于该市把郧阳师专的发展挂在心上。3年前,该校设在一个乡镇所在地,每年只能招收几十名学生,债台高筑,濒临倒闭。该市果断作出决定,在寸土寸金的十堰市区划出650亩地,使学校的整体搬迁梦终于变为现实。该市还为学校化解6亿元的债务。在高校招生生源下降的大背景下,报考该校的学生却年年增加,如今学校有在校生1.2万余人,一举摆脱了濒临关门的困境,恢复了勃勃生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