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有特色现代化高水平医科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同时,宁夏医科大学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好四大平台建设(管理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后勤保障平台)。通过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心工作上层次上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探索建立产学研用合作的机制,积极与省内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合作攻关,形成跨地域、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努力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积极贡献。

  加强人文医学  核心价值融入课堂内外

  “学为黔首而修,业为桑梓而立”,建设“尚德宁医”,为“健康宁夏”保驾护航是宁医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为更好地担负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保障全区人民身体健康的神圣职责,学校以“塞上堡垒”党建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性人文医学素质教育,从“两个课堂”入手,“建课”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把“崇德扬善”贯穿医学教育始终,努力培养“德业双馨”的优秀医学人才。

  强化第一课堂,全程融入核心价值教育。为切实增强核心价值教育的实效性,学校不断加大理论课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制定教学改革方案,突出学生课堂讨论及实习环节,以人文医学教育为载体,加强人文课和人文交叉课的教学内容和时数,增设了40余门人文医学选修课,确立了50余门媒体选修课,培训组建了100余人的人文医学选修课教师队伍。通过编写《国医经典诵读》、《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等参考用书,以及成立“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宁夏)基地”,从医德医风、医患沟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和医护人员进行强化教育和培训。自2011年起,学校全面实施了《宁夏医科大学创新性人文医学素质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人文医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把核心价值教育和人文医学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依托两个课堂、五项活动模块,打造医学生五种基本素质,着力提高人文医学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积极探索医学教育改革之路。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引领师生崇德扬善。通过开展“医学与人文大讲堂”、“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提高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让传统文化中的大德、大爱在宁医生根发芽。通过弘扬时代先进文化,激发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和高举旗帜跟党走的信心。通过崇尚主流精神文化和积极开展道德讲堂,让学生学习众多时代楷模身上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道德典范,通过打造校园德育文化,让“笃学精术,修德济人”的校训和“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校园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灵魂深处,让“一石一墙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让德行宁医,善在宁医。

  培育高尚医德情操,促进医学生成长成才。医者仁心,医德是医学的灵魂,学校每年开学典礼都要举行医学生誓词宣誓,每年清明节开展“向逝者、遗体捐献者致敬”大型纪念活动,引导医学生牢记誓言,铭记“性命相托”的重任,履行“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的诺言。积极开展“德之追寻、行之传承”的医德体验实践教育活动,让医学生在体验式教育中形成共识:欲为良医,先学做人,大医精诚,厚德载物;医乃仁术,必笃于情,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近年来,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方兴未艾,全校建有志愿服务基地36个,各种志愿者分会、社团23个,小分队131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占全校师生的90%以上。“青春宁医社区行”、“抵制艾滋 关爱人生”、“口腔健康银川行”、“敬老爱老周周行”、“大手拉小手、关爱留守儿童”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打造了宁医志愿服务品牌,让雷锋精神在宁医传承。

  学校先后荣获宁夏“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全国“百个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师生中宁夏“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十大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先进模范、标兵典型不断涌现。学生见义勇为、扶危助困屡见不鲜。目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宁夏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宁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单位、宁夏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两届荣获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和主题的全国海峡两岸知识竞赛季军。

  打造办学特色  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努力形成与发展大学特色,是现代大学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努力奋斗的目标之一。

  宁夏医科大学建校以来,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特色,在学科专业方面,紧紧围绕宁夏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产业和项目来布局和设置特色学科,培植优势学科。目前,已形成神经病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心血管病学、骨外科学、遗传学等特色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结合回族独特的习俗、丰富的药材资源、特有的卫生环境问题,围绕突出颅脑疾病、生育力保持、回医药、包虫病、脊椎结核病等优势研究方向,突出对地方病、常见病的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切实发挥地方院校的基本职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培养资源优势,通过学历教育、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医生培训等各种形式,面向基层培养民族地区迫切需要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学校积极主动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重任,近年来努力将回医药研究和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的努力方向,积极打造回医药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产业、文化、国际交流“七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编制了《回族医药发展规划》,先后成立了回医学院、回医药研究院、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建成了中华回医药文化博物馆。并借回医回药工作,瞄准教育国际化前沿,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作大作强回族医药事业。目前,有回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回医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回医学和回药学两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附属回医中医医院获批国家重点民族医院建设单位,回医药研究课题获“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各类科研资助经费过亿元。学校还开展了回族医学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回族医学教育和研究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积极服务于民族医药振兴,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去年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宁夏医科大学牵头,联合国内8家大型医药企业组建了宁夏回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依靠“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战略,整合优势资源,会聚了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一批回医药研究的专家,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创新能力。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GLP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准的科研平台,努力攻克回医药现代化研究技术难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回医药健康产品,搭建了国内一流的回医药研发平台,将为宁夏打造一个年产值过300亿元的国际化回医药产业,学校所选择的具有区域民族特色医学教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半个世纪风雨兼程,医者仁心造福桑梓。经过55年的辛勤耕耘,宁夏医科大学桃李满芬芳。据统计,辛勤耕耘在宁夏卫生战线上的医疗工作者超过70%都是该校毕业生。学校还承担着全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任务,近5年共培训4000余人次。学校总医院是区域内最具辐射力、能够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年总诊疗人数近110万人次,服务范围辐射陕甘宁和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区域医疗中心的影响力逐步显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面向未来,宁夏医科大学将继续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机遇,紧紧围绕社会服务和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大力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具有区域民族特色医学教育发展之路,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为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田淑卿 周文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