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下人才基地 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长征精神——唱响六盘山 外籍教师与我校师生在校园畅谈

  巍巍六盘山麓,涓涓清水河畔,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固原市的宁夏师范学院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006年学校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获得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13年又成为全国7个招收免费教育师范生的试点单位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领导部门对宁夏师范学院的无限关怀,得益于社会各界对宁夏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更与宁夏师范学院全体教职员工饱含心血与汗水的不懈努力紧密相连!

  宁夏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一马当先(即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知名的教学型师范院校)、两翼齐飞(通过教育部新升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取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资格)、两轮驱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总体战略目标。在合格本科院校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了新发展、新跨越,辛勤耕耘的师院人,正意气奋发地走在发展方向明确、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效益日上、社会声誉良好的育人之路上。

  桃李芬芳——宁南山区人才培养的摇篮

  作为宁夏唯一一所设在宁南山区的普通高校,建校38年来,宁夏师范学院风雨兼程,一路高歌,谱写了一曲曲自强不息、开拓发展的感人乐章。

  宁夏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5年经自治区党委批准建立的“六盘山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宁夏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与原固原卫生学校合并办学,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2012年11月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宁夏师范学院,已今非昔比。学校现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92亩,校舍建筑面积17.01万平方米。校内教学、实验和生活体系完善,图书馆等功能设施齐全,校园网络初具规模。优美的校园,良好的办学条件,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来此就读。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6062人,其中本科生4851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学生2840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近4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中,学校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倡导“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力行”的教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民族教育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为全区乃至中西部地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5484人,其中合格中小学师资17750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毕生后耕耘在民族地区基层教育、卫生事业第一线,特别是宁夏南部山区中学教师中的50%以上都是宁夏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为宁夏特别是宁南山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先后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被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评为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自治区授予“文明单位”、“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被全区回汉人民亲切地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质量立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宁夏师范学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民族贫困地区办高等教育尤其如此。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牢固确立教学观念的先导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教学改革的动力地位和教学管理的基础地位,努力构建社会行业参与合作教学的多元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凝心聚力,齐抓共管促进教学。领导重视教学。学校党政班子始终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先后制订出台了《宁夏师范学院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管理制度,建立了校领导联系教学院系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领导听评课制度等,形成了强有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投入保障教学。学校制订出台了《宁夏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经费保障的意见》、《宁夏师范学院预算分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制度支撑教学。学校建立了包括教学规程和课堂教学、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人才引进、津贴分配、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教学激励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服务促进教学。学校提出“四个所有”,即所有的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的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的人员都是服务人员,所有的工作都是服务工作。提出加大“三个精力”投入,即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投入教学管理的精力,加大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精力,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投入服务教学的精力。

  二是加强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设立了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机构,构建了学校、二级学院(系)、教研室“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了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选调学历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到教学管理岗位。选拔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热爱教学管理的教师担任管理干部。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2006年实现专升本以来,制订并实施了2006版、2009版、201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了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制(修)订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汇编、课程标准汇编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健全。高度重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包括教学质量保障纲要、教学质量保障(评价)标准、教学质量保障(评价)管理规章制度为内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了教学质量保障的目标、运行机制、质量标准、工作职责、实施措施等,以此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学校严格按照各质量标准组织实施教学和教学管理,严格按照各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监控,严格按照各质量标准组织实施质量评价,实现了质量评价促进质量建设,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学校始终把专业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核心之一,扎实开展专业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合理布局专业结构。围绕“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师范专业,积极发展应用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围绕基础教育学科目标和要求,学校已建有19个师范类专业,满足基础教育各学科师资培养。规范专业建设。制订并实施《宁夏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规程》,明确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式方法、保障措施和评价管理办法,实现了专业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重视特色专业培育。制订并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实施意见》,重点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开展系统改革,加大与地方合作办学的力度,培育专业特色。特别是师范类专业的改革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已形成特色,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已形成优势。加强新设专业建设。制订并实施《宁夏师范学院新专业设置与申报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新专业设置的条件与申报程序。新专业设置以后,按照专业建设目标任务,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材、管理等方面进行持续建设,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扎实开展课程建设。学校根据《“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规程》,按照校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三个层次进行培育和建设,优先扶持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根据课程建设规程,制订每门课程建设方案,从师资、标准、教材、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制订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学校从政策、资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精品课程以强有力的支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是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多元化学习评价方式。制订并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从教育观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教学工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21个改革(试点)课题,明确了改革主要内容和思路。部分教学改革课题已通过教学工程建设平台进行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一是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提倡使用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二是通过教学改革立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借助“教学工程”平台,设立教学方法改革课题,鼓励并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三是鼓励并支持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分级分类教学,研究课程育人功能、探索课程学习方法、注重授课教师个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四是通过各种评选与考核,鼓励教学方法改革,通过观摩教学、公开课、示范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大赛、年度教学奖评选、教学名师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鼓励和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五是改进考试考核方式、方法,既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又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核,从重考试结果转向重学习过程,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成效转变明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