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体育人 强体健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工作狂人”张刚富和他的“铿锵玫瑰” 冬季长跑活动 华中体育节盛况 师生篮球友谊赛

  突破传统体育的狭隘观念和行为路径,四川省华阳中学虔诚兑现学校体育的育人本质,十余年矢志不渝地改革创新,闯出了一条“育体育人,强体健心”的学校体育本真之路。  以“健康第一,育体育人,强体健心”体育思想引领,通过开发心智潜能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改革、特色体育三管齐下,逐渐培育起具有华中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在学校人本关爱、育人育心理念指导下,以回归体育的育人本质为核心,以激情拼搏的精神为动力,在学校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形成了“育体育人、育体育心、强体健心”的观念文化、教学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学校育心文化。  其间熠熠闪烁的“敢于迎接充满激情挑战”的体育精神,让每个师生亲身体验和深切感受到了澎湃其中的体能、人格、精神和智慧力量。 

  (上接5月30日第6版)

  “体教结合”开辟学校体育新路径

  小帆的父母都是专业运动员,对他的学习很看重,让他转入华中本意是想他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但学校对他进行发展性诊断后,建议他进入华中奥林匹克田径学校当“学生运动员”。

  运动天赋很快迸发出来,小帆在国内赛场屡创佳绩,还作为运动队旗手远赴美国参赛。更让他父母大吃一惊的是:孩子学习成绩竟然也跃居到班上前几名。2008年,他还以四川省年龄最小的火炬手身份,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华中创建初期,投入巨资修建了现代化的标准体育场,组建起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曲棍球队等竞技体育运动队,大力培养学生体育特长,迅速跻身全省、全国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学校行列。

  但华中体育改革创新并崭露头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则是华中与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携手共创“奥林匹克田径学校”开启的“体教结合”新路。

  怎样充分发掘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把坚忍不拔、团队拼搏等竞技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传递给全校师生,激发奋斗的力量?

  2006年,在双流县一次体育教研会上,获悉省田径运动学院正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后备人才基地,华阳中学闻风而动,派出党总支副书记刘忠前往协商合作事宜。

  其时,运动技术学院“读训矛盾”相当突出,多数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尴尬。虽然当时省内已有两所中学拿出了与运动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的方案,但都未摆脱传统体育框架。

  “整合双方的优质体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在普通中学创建奥林匹克运动学校,把运动技术学院学生分到华阳中学各年级各班随班就读,将运动员学生转为学生运动员……”华阳中学的这一创新思路,立即点燃了运动技术学院的兴趣。

  其时华中体育正处于转型期,急需提高竞技体育活动水平。其深层次需求在于:以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浓厚学校体育活动氛围,促进学生竞技体育与文化学习同步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好素质基础;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活动的示范、引领、激励作用,让竞技体育精神向其他学科和学校整体教育辐射、渗透……引入运动技术学院的竞技体育力量联合办学,为探索“体教结合”新路、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提供了战略性契机。

  “但是当时华中很多老师、行政领导并不理解,认为普通高中应以文化知识为主,否则学校就可能改变性质,变成体育学校了。那时我们每天晚上逐个做工作,最后行政班子举手表决才通过了。”华中党总支副书记刘忠说。

  2006年9月8日,四川省奥林匹克田径运动学校在华中宣告成立,开启了“体教结合”的学校体育新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竞技水平为核心,以发展文化素质为重点,运动技术学院将初高中适龄运动员学生放到华中,并派出专职教练长驻华中,负责训练和生活管理;华中为学生提供学籍,把他们编入平行班级,让他们在华中完成初高中的完整学习,训练时间集中在早上和下午四点以后,做到文化课学习与所在班级同步、竞技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共同提高。一种全新的“体教结合”模式初见端倪,并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2007年8月,华中首次参加在海口举办的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金牌总数雄居榜首,多家媒体把华中形容为“最大的赢家”和“最耀眼的一支队伍”之一。随后,华中连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总分“中西部第一”和“全国前三”,连续六年获四川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之冠。

  长期领先全国中学生田径项目的北京几所著名中学震惊之余,亲临华中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模式,在奠定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开发体育特长,比单纯的体校训练优势更突出,学生体能训练效能和文化素质同时提高,心理稳定、健康成长。”

  “体教结合”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体育报》先后做专题报道,全国7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前来华中学习交流。2010年12月25日,四川省体育运动学院院长张容伟在接受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专访时表示:“这种新的‘体教结合’尝试,改变了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各方共赢,学生在普遍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提升了文化成绩,改善了思想品质。”

  体育文化:

  从精神凝聚到价值觉醒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女子曲棍球冠军,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金牌总数之冠,第四届四川省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一等奖……国家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国家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女子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

  以号称“铿锵玫瑰”的女子曲棍球队为典型表征,熠熠闪烁着“敢于迎接充满激情挑战的精神”而捷报频传,华中田径项目也踏歌而行:2010年7月,在四川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华中代表队冒着瓢泼大雨,从泥泞里拼杀出一条冠军之路。2013年4月,四川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作为4×100米全国男女冠军的华中代表队意外失利,但华中田径队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又一次背水一战,又一次踏上了团体冠军之路。

  在华阳中学耀眼的功劳簿里,体育占了相当比例。但在祝长水校长看来,华中体育的最大财富,并非这些琳琅满目的奖牌和熠熠生辉的竞技体育、体教结合、模块教学等体育特色,而是内蕴丰厚的学校体育文化——让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沉浸其中,亲身体验和深切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体能、人格、精神和智慧力量。

  发掘精神潜能,培养育心型体育教师团队

  胸怀全员体育与健康,强健学生身心素质,华中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课堂改革纵深推进,一路构筑学校体育的质量高峰,一路刷新学校体育的精神内涵,一路提升体育教师的发展高度。

  “把一群只懂得打篮球的体育教书匠,变成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研究的育心型教师。”华中在整体培养“育心型教师”的大背景下,致力于打造一支善于“育体育人、强体健心”的高水平体育教师队伍。

  着力激发体育人不服输的精神力量,潜心发现、精心开发体育人的创造潜能,把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需求转化为每个体育教师的内在需求,华中展开了丰富而具特色的校本研修行动:以“人本关爱”讨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构筑团队精神支柱;以教学育心“三维七段”单元模块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扎扎实实的体育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体育教育实践研究能力;以陈安福教授为首的专家资源和四川运动技术学院的专业资源,提升教师体育专业素养;以参加各类竞赛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正如华中体育人的普遍感受:“享拥华中独特的文化气韵和精神环境,老师们激发了主动自觉发展的强烈愿望,赢得了走向‘育心型教师’难能可贵的专业性支持力量。”

  2003年7月,万天亮从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刚到华中报到,祝校长就找他谈话:“我不担心你的教学,但是担心你的教育。”“当时我想不通的是,我毕业于正牌体育专业院校,他为什么会对我说这样的话?这让我一直思考,长期影响着我这些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成长。”万天亮说。

  “第二年10月,华中‘首届科研课改活动月’,我师傅张刚富第一次听我上公共课,当场就提了十点意见,没有一句表扬,我当时年轻气盛,很不服气……课后几位体育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了细致指导: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和‘育体育人’的思想,课堂结构、教法传统而缺乏新意。这些指导让我眼睛一亮,我由此找到了自己课堂的症结。”

  2011年12月,万天亮参加全国首届高中体育教师技能大赛,经过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课间操展示、教学设计、微型课五个部分近三个月的磨砺,与其他两位教师一起夺得团体二等奖,并“从中体验到了作为一个体育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明确了体育学科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为华中体育特色曲棍球项目的发起人和总教练,张刚富十年一贯履行着自己的座右铭:“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