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田小飞 吴兴红

    “我家孩子到新学校以后活泼多了,现在每天开开心心上学,回家就和我们说班级里的新鲜事。”江苏省如皋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卢心湖的妈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说。

    “以前最烦心的是一到招生季节,为择校打招呼的人太多了。这几年全市推进教育均衡,择校热不复存在,我的手机不再需要不停地换号、关机了。”日前,记者来到如皋进行采访,如皋市教育局原局长、现任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的金海清笑着告诉记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使得择校热在如皋已成历史。

    90%以上新改扩建学校在农村

    卢心湖家住如皋市高明镇,半年前来到在城区务工的父母身边,转学进入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这所学校是原来城乡接合部的3所村小合并后新建的,总投资1亿多元。“新学校很大很漂亮,校园里有儿童剧场,教室里的电脑可以上网,音乐课有专门的音乐室和舞蹈室,我真的太喜欢这里了。”卢心湖说。

    家住林梓镇的学生家长陆小燕告诉记者,镇上的阳光初中很漂亮,微机房、体艺室一应俱全,食宿条件并不比城里差,“孩子在这里上学,省心多了,我们家长也能放心地在外面工作”。

    在如皋,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大刀阔斧地推进,短短几年,城乡教育的“鸿沟”已经弥合。该市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会事业工作目标考核,并出台一系列文件统筹推进。2010年以来,如皋市委、市政府先后6次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并在市委全委扩大会活动中,组织各镇、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察看义务教育重点工程。如皋市委书记姜永华多次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一个个发展难题在他的亲力亲为中迎刃而解。谈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姜永华的回答干脆利落:“教育是民生事业,一定要办好。绝不能亏待农村孩子!”

    近年来,如皋市累计教育投入达78.6亿元,新建校舍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180万平方米。自2010年以来,全市义务教育新(改、扩)建学校工程99个,建筑面积达44.86万平方米,已建成85个,建筑面积38.82万平方米,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占新(改、扩)建工程总量的90%以上。

    如今,如皋市正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将教育装备提升工程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80%的学校黑板变“白板”,教育装备水平达江苏省Ⅰ类标准。

    让城乡教师整体流动起来

    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是一所易地新建的农村学校,从去年秋季学期起,这里新来了11位教师,其中3人来自城区的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还有8位是镇内、镇际学校之间的交流教师。像这样的教师流动在如皋市已全面推开,去年该市260名教师参加统一调配,190名教师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如皋对城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了“人走关系动”的统一调配。2011年,城区643名专任教师参加交流,468名教师走进新的工作单位,同时交流校级干部12名、中层干部32名。

    如城镇实验小学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原来一直考虑要让孩子上如师附小的,现在老师们都重新分配了,在家门口上学就有好老师,我们也就不烦神再去择校了。”

    在金海清看来,教师交流不是权宜之计,而要形成制度,让城乡教师整体流动起来,合理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释放、衍生、扩大。为此,该市明确规定,凡年龄在50周岁以内、在镇中心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以上的教师,要分批交流到镇一般学校工作2年;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满6年、优秀校长满8年,副校长及中层干部在同一岗位连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优秀校长要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在具体操作上,该市采取了城乡学校支教、互派驻点交流、镇际学校交流、镇内学校交流等多种方式,推动城乡教师逐步走向优质均衡。

    教师交流往往会增加教师的生活、交通成本。针对这一情况,如皋市从实际出发,控制教师流动的区域范围,教师上下班距离最远的也只有8公里左右。同时,对于城乡支教路途较远的教师,该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作交通等方面的补贴,还确定了23所边远中小学校教师享受特殊津贴。

    教师交流唤醒了教师成长的动力,教师发展的状态在悄悄变化。如师附小教师庄小丽交流到一所村小后,很快融入了新的集体。她说,不同学校的教师在一起相互交流、借鉴,真正做到智慧共享,新学校课堂教学很快就发生了新变化。在村小工作了12年的教师朱小兰,2011年交流到镇中心小学工作。“我如同一只刚刚被放飞的小鸟,充分享受着新环境带来的灵动气息,每天浑身像灌满了活力一般,观察、思考、实践,忙而不累,苦而不闷。”朱小兰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

    实施科学管理实现持久均衡

    “要让每所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动态的优质均衡,唯有靠管理、靠制度的力量才能实现。”金海清说。

    为此,该市在学校之间建立教育共同体,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共同提升;同时,在学校内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激发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钱祖宏是如师附小副校长,在如师附小与开发区实验小学结成共同体后,来到开发区实验小学兼任校长,与他同时到来的还有如师附小8位教师。短短一年多来,学校以“追求教育品质,建设幸福校园”为宗旨,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教育共同体,是指将相对优势的学校与相对薄弱的学校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双方在师资培养、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在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相互探讨,在学校工作综合考评中实行捆绑式考评,努力用一个群体推动另一个群体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目前,如皋市共建有城区、城乡办学共同体22个,就实施的情况来看,共同体运转有序,效果较好。“办学共同体,上学不要挤”,老百姓的肯定成为对这项改革最高的褒奖。

    与此同时,如皋教育人还对和谐教育的目标、内涵、路径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全市推进和谐教育建设,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动各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构建依法自主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制度系统,具体包括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家长、社区成员依法有效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决策机制等。目前,现代学校制度正在该市各学校形成,“法治、民主、平等、开放”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正深入人心,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

    从硬件均衡,到软件均衡,再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所见到的,是这里独具魅力的教育风景——每一所学校都在奋力向上生长;每一位教师都在幸福地发展;每一个孩子都透着阳光和自信,如同美丽的花朵,绽放在这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改革者说

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普惠于民

如皋市委书记 姜永华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和谐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推进条件改善均衡工程。我们把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举措,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中小、幼儿园2/3的校舍建筑面积为近5年新建,85%的学校达到了江苏省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让“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好”在如皋提前成为现实。

    大力推进质量提升均衡工程。我们创生并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改革,追求教学模式科学化,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改革一体化,全市1万多名教师、近16万名学生整体联动,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教育质量均衡提升。

    大力推进队伍建设均衡工程。我们安排专项经费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探索建立均衡性交流机制,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实行“人走关系动”的均衡配置,同时开展城乡支教、互派交流,近两年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9%,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择校”。

    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均衡工程。以和谐教育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创新“三个创新”为抓手,努力促进城乡学校管理水平一样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