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必沉醉“女神”照效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博

    近段时间以来,高考战场的烽烟未散,生源竞争的鼓声又起,为吸引考生眼球,各高校使出浑身解数。其中,人大“女神”图的网络爆红引发了舆论狂欢,让各高校的宣传人员眼前一亮,群起而效尤,以致美腿、空调、外教能晒就晒,文艺范、卖萌招、煽情牌该用就用。闽南师大“师姐加空调”的战术更被视为温情的“绝杀”,而“宿舍带空调”、“官网有美女”也已俨然成为高校体现实力和人文关怀的刚需。

    高校换位思考学生的现实诉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学生的现实关切入手提升宣传效果本无可厚非;而在新媒体语境下,融入一些前沿手段和时尚元素更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但是,当高校沉醉于娱乐化的眼球效应所带来的营销亢奋时,鲜有冷静沉思这种招生噱头对大学本义的可能损伤。大学是青年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砥砺品格、挥洒激情、重构理想的殿堂,而这些均与享受型校园氛围天然不同调。

    渲染舒适度基于对青年即“享乐主义者”的判断,这样的基调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暗示青年一旦进入这样美丽的校园,终究会出落成下一个美女师姐,或者说少年在宾至如归的宿舍绝不会让炎热稀释夏梦。也许这样的“心心相印”会勾起中学生一时的新奇与冲动从而投身怀中,但从长远看,若没有过硬的学术力量和就业保障,当初对“女神”的向往很可能变成对校方的控诉,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当功利主义成为某些大学校园的王道,宣传者也会心安理得地认同其将学生一次性消费的正当,这种心态无疑会损害大学的“精神”。

    用类似“女神”照展示校园生活的生机无伤大雅,将“空调”等比较优势在宣讲会中顺带调侃可鼓舞人心,但以这些作为招生工作堂而皇之的核心卖点并膜拜其营销上的魔力就需要谨慎思量、适可而止了。同样是宣传,大可以用骄人的数据说话、用深厚的人文底蕴煽情、用学术成就和校友美名去高调,而不必舍本逐末。而且,事实上填报志愿的很大一部分决定权在家长手里,低估其鉴别力或许也并不高明。

    高校招生对噱头的推崇,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若任由高校舒适度攀比之风蔓延,可能无意中轻纵了“校园舒适指数”对学术传统、人文底蕴、研究与创新能力等大学要义的消解,不免招致舆论对权力的挑剔和误伤。而作为准大学生的青少年,更应该志存高远地去看待大学和你的大学时代。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是一个人在文化上的重生,事关人格塑造与事业走向,切不可被一些花言巧语给引诱、被当下安逸的泡沫所蛊惑,误入歧途辜负那一去不复回的青春。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