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者 刘文彧 通讯员 李薇薇 李志强

    近日,广东一位身患白血病的男子又一次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他的身体里流淌着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正在帮助他获得第三次生命,而他第二次生命的获得也是源于同一位志愿者两年前的捐献。这一成功两次为同一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便是吉林体育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名叫王源祥。

    “能救人一命,这是多有意义的事啊”

    2008年,王源祥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11年8月,他接到了红十字会的通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王源祥告诉记者,在确认自己身体条件完全满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要求后,当时就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能救人一命,这是多有意义的事啊!”王源祥说。

    初步配型成功后,要进行高分辨配型等20多个大项、50余项指标的体检,王源祥每次都是尽量在下课后急匆匆地赶往医院,实在排不开,他就让同学们帮忙请假,但只字未提捐献干细胞的事。为此,他的部分课程已经缺课1/3。辅导员王世杰老师多次找他谈话,甚至提出要给予处分,王源祥依然没有说出原因。

    2011年10月14日,王源祥经过多次体检,终于等来了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日子。捐献后,他谢绝了医生让他留院观察几天的好意,忍着强烈的术后反应,匆匆赶回了学校。

    就在学院研究要给王源祥处分的时候,一封来自中国红十字会和受捐者家属的感谢信终于揭开了事情的真相,这才使王源祥免于处分,并在校方的协调下,获得了缓考和补考的机会。

    “采我的一点血,能再救他一次,值”

    今年3月,王源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位白血病人的病情出现了反复。当红十字会通知他需要再次捐献时,王源祥没有犹豫:“采我的一点血,能再救他一次,值!”

    其实,体质越好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反应越强烈。铅球专业的王源祥,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打了动员剂后,要承受比普通捐献者更多的不良反应。在第一次捐献后,他连续6天血压高,头重脚轻。为了使捐献者尽快恢复健康和保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成功,一些药物的刺激让王源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胖了30多斤。

    “自己虽然遭受些痛苦,但能够救人一命,那又能算得了什么。”王源祥说。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家里人都不舍得他受罪,作为医生的表哥也不同意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二次捐献。王源祥却说,“我的身体可以慢慢恢复,但那个需要帮助的人却一刻也等不了了,我愿意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去挽救一个生命。”

    5月6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王源祥又一次成功完成了捐献。3年两次为同一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这是中华骨髓库吉林分库建库以来的第二例。

    “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救人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面对所有人的赞赏,王源祥笑着说。

    其实,王源祥一直都很热衷于公益事业。一次偶然的机会,班级同学戴卓雄发现了王源祥衣柜里厚厚的一沓献血证。才知道从2007年开始,王源祥就坚持每半年献血一次,从不间断,短短的6年时间,王源祥累计献血3200毫升。“看到这些,给我带来的不仅是震撼。我才知道,崇高的榜样原来就在我身边。”戴卓雄说。

    大三时,运动训练学院一名同学得了白血病,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捐款后,王源祥又组织班级同学再次募捐,作为学生的他两次捐款2000多元。在整理材料时,他将这些公益事迹一笔带过,面对同学的不理解,他说:“我们做公益是自愿的,如果是为了做给别人看,那就不是公益了。”

    王源祥的母亲告诉记者,王源祥一直希望可以帮助那些他有能力帮助也确实需要帮助的人,机会出现了,他就会毫不犹豫,因为他已经把这当做他的一种责任了。

    吉林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田英莲说,王源祥的行为不仅仅是救人一命,其榜样的作用会辐射全校,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他能担起一份社会责任,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2012年学校的《十大先锋》评选过程中,王源祥获得了“志愿先锋”的荣誉称号,作为青年的典范、学生的楷模,他传递的正能量正在全校辐射开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