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半数以上大学生每天使用
会影响大学生人格完善和道德认知
如前所述,84.3%的被调查者表示微博影响着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认知能力。他们认为使用微博对他们的人格完善和道德认知造成了较大影响。微博出现后,信息传播的各种限制逐渐弱化,各种庞杂的信息轻易地就能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使高校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势。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受到过微博信息、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的骚扰。微博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即“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的状态使得大学生对信息的发布和接受比以往更加自由,更具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修养、是非辨别能力、对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一直在不断增强,但在使用微博后,受各类微博爆料、谣言、谩骂和“人肉围剿”等引发的舆论生态环境影响,大学生们对政府、社会、他人的信任度有所降低,个人精神空虚度明显增加,理想信念有所动摇,道德认知容易出现偏差。同时,微博平台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给大学生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容易使其忽视对言论责任、伦理道德的恪守与自觉,极易导致道德失范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越轨行为。
利用微博构建新型教育管理平台
关注微博类最易受大学生群体接受和喜欢的新媒体工具,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微博,积极打造高校微博体系整体影响力,有的放矢地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是各高校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随着高校微博的广泛开设,大学生对高校微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课题组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正确认识微博功能,把握高校学生工作环境的新变化
微博的交互性、便捷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能够为高校提供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不足和缺陷。高校要关注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重视“渗透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用,完善高校微博与BBS、QQ群、博客、专题网站间的整合,多维度、多渠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空间和新阵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及措施,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微博获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
微博的出现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成为大学生政治表达与参与的重要工具,也使高校学生工作环境发生着新的变化,增加了思想引导工作难度。形态各异的微博网络文化生态对主流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传播、发展与建设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兴媒体的一种,微博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端正认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适应新形势、运用新平台,服务大学生成长。
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网络道德自律
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客体,同时也是保障高校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主体。因此,对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热潮,正确的态度只能是鼓励和疏导,而不是反对和禁止。高校应通过宣传,引导大学生借助微博获取更多促进学习、成长的知识与信息,构建完善的个人知识结构,在合理使用微博提供信息的前提下,自觉培养出独立思考、辨析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培训报告会等渠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鉴别微博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高校要大力宣传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几十部涉及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合理、合法使用微博,自觉增强网络道德自律,以免误入歧途;要将网络道德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建设中来,大力弘扬道德主旋律,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巨大声势。
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大学生微博使用行为
高校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一套微博使用管理制度和信息跟踪制度。比如,出台学校微博用户使用规范、加强培训力度和覆盖面;建立巡查制度,对本校大学生微博信息进行定期检索与排查;组建一支由教师、学生党员、党团组织干部构成的微博“巡察员”、“评论员”和“意见领袖”队伍,对与本校有关的微博信息源进行实时、动态跟踪记录,对负面信息、群体性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回应。同时,还要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微博使用行为特点、微博信息传播与舆情演变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合理、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受众伦理观念,理性对待和处理各类微博信息和事件。
政府、微博运营商要健全微博信息安全环境治理和用户行为监管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微博平台信息安全环境的治理;通过采取访问控制、实名制等技术手段和管制措施,对微博信息发布内容进行监管;通过提案、议案、报告等向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微博平台的不良发展趋势,动员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加强微博运营和用户行为的监管;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微博运营商和用户行为,确保微博的信息安全和良性发展。
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正在面临来自新媒体、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多元挑战,这就容易陷入教育管理信息不对称、教育管理方法成效不显著的窘境。当前,全国各高校、机构,以及校长、教授等组织和个人的微博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学校与在校生、校友、家长、社会进行信息交流互动的新平台,发挥着电话、网站等传统渠道难以比拟的特殊作用。
今后,在正逐步完善的高校微博体系中,要坚持以学校官方微博为中心,重点发展学校各二级机构微博、学生组织微博、校友组织微博、名师微博等基本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建设多点辐射型高校微博关系群。在这样一个关系群中,学校官博作为中心要维系好与学校各二级机构微博、名师微博等基本点的互动关系,始终发挥引领和组织作用,围绕听众的特定需求聚焦更深、更细的内容,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互动服务。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微博,与大学生实现课外交流与讨论,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和习惯,解决他们的学业困惑和难题,建立起师生间新型的良好互动关系,促进教学相长。这样,才能改变由于高校师生接触时间较少、关系较为疏远而导致大学生缺乏归属感、对学习丧失兴趣、对教师缺乏信赖的情况,避免大学生在心理、情感及价值观方面出现偏差甚至偏激。
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博,随时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及时消除大学生各方面的精神压力,恰到好处地进行教育、引导,使家庭教育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学识、情感与人格的塑造。
(作者系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2013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省级立项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