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调整不当或影响教育均衡效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政

    为系统梳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对参加第24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的192位县市区教育局长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1份。调查显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尚未得到很好的处理,在政策设计上如何将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布局调整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兼顾、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待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

    多数新建校教学质量有提高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15.7%的被调查者所在县市区新建(或改建、扩建)的学校能达到义务教育标准校建设要求,59.8%的被调查者所在县市区新建(或改建、扩建)的学校大部分都能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标准校建设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校舍标准化建设在布局调整后得到显著改善,但西部地区仍有33.9%的被调查者所在县市区新建校舍达不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28.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县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后新建(或改建、扩建)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被撤并的学校相比有较大的提高,50.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县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后新建(或改建、扩建)的学校和被撤并的学校相比,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且东、中、西部数据分布较均衡。

    七成农村寄宿校硬件不达标

    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平均有42.94%的学生在寄宿学校就读,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达到55.16%。但是,农村地区有70.1%的寄宿学校硬件设施不达标或部分达标。82.5%的农村寄宿学校后勤保障经费来自省级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大都缺乏后勤配套建设资金。

    另外,只有10.2%的被调查者所在县市区正在运营的校车完全达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有42.4%基本达到要求,45.8%达不到要求,即实际上有一半的校车是在违规运行。

    教育均衡尚未收到预期效果

    66.1%的被调查者所在地区的优秀教师布局调整后大部分涌向县、镇学校。63.2%的被调查者所在地学校布局调整后,村小和农村教学点的教师主体还是原来的村小教师,而留在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大部分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

    52.1%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所在县市区存在巨型学校(学生数超过3000人/校),且巨型学校在县市区的平均数量为4.6个,有的县甚至存在50所巨型学校。66.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存在大班额(学生数超过60人/班)现象,且平均班级学生数超过70人。

    布局调整前后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和原来相比,41.9%的被调查者表示比原来更加集中,29.1%的被调查者表示和原来差不多。布局调整后择校问题和调整前相比,18.3%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加严重,42.0%的被调查者表示和原来差不多。

    政府相关配套政策亟待落地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大部分只能用于校舍建设,后勤建设只能靠地方财政或者学校自筹,对于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学校而言,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建设后勤保障合格的学校较为困难,中央层面应对布局调整后学校建设资金做出更好的规划和配套。

    调查显示,布局调整后村小和中心学校的师资仍比较薄弱。相关保障性政策不到位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堪忧的一个重要原因。有55.6%的被调查者所在县市区没有为农村新进教师建设周转房,40%的被调查者所在县市区对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没有职称晋升和工资方面的照顾性政策。

    规范校车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校车的购买、设备的维护、日常的运行和司机的配备都要严格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对达不到条例要求的地方应立即整改。

    巨型学校因为校园空间有限而学生人数庞大,导致校内拥挤,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和群体事件。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也不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巨型学校的校园管理亟待规范。

    (作者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