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改革 加快发展
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积极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强校企合作、扎实推进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旨归,其中,高职教育“三对接一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三会”模式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构建与探索、高职专业建设研究——实体专业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三会主导,四方联动”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等科研项目,取得了标志性的建设成果。
人类因拼搏而精彩,因梦想而伟大。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逐梦扬帆,借国家大力推进示范(骨干)院校建设之东风,3年来,锐意改革创新,多措并举,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构建与探索,结出丰硕成果——在全国先行实施立体、开放的“三会主导、四方联动”合作办学模式。在市长任理事长的“合作办学理事会”、“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三级开放式办学组织的指导下,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格局,提升了行业企业人才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促进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办学活力日益增强。其改革成果相继获得湖北省第七届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建成5个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重点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立项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获得“就业湖北”先进高校荣誉称号;获得国家专利39项,取得科技成果28项;开展各类社会人才培训87443人次,企业技术服务收入到账1600多万元。
体制机制创新亮点一:
完善保障体系 促进深度合作
一是完善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保障制度。出台了《促进襄阳市中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服务“四个襄阳”建设实施意见》,在鼓励对企业参与合作办学、企业参加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补贴、校企合作政府嘉奖、完善就业准入政策、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的引导、激励与支持力度;支持学校开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医学护理、建筑装饰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特殊教育、动物类(畜牧兽医)、植物类(园林工程技术)6个专业开展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学校领衔组建了“湖北汽车工程职教集团”、“鄂西圈高职教育联盟”、“襄阳市第一职教联盟”等行业和区域合作组织,并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和中高职衔接相关工作。推进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使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是完善行业指导与统筹的校企合作协作管理制度。3年来,工业行业出台了《校企“人员互聘、职务互兼”实施办法》;襄阳高新区制定了《大学生实训示范基地选拔管理办法》;襄阳市卫生部门出台了《高职医学教育院校合作办学优秀临床教学基地评估办法》;襄阳市旅游部门制定了《旅游服务行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农业、卫生、旅游、工业等行业均出台了《支持学校合作办学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
三是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专任教师“一岗四职(教育、教学、教科研、社会服务)”工作量化管理,对专任教师完成的教学、教育、教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分别予以量化,并按照高级职称教师“6:1:1.5:1.5”、中初级职称教师“7:2:0.5:0.5”的比例结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和本人年度工作考核、评先评优、职务评聘、校内结构工资和社会服务奖励直接挂钩。
建全了契约管理的兼职教师保障制度,促进了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建立了“楚天技能名师”、“襄江能人”和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设置了“楚天技能名师”、“襄江能人”和兼职教师岗位,每年按一定标准支付工作报酬,实现了校企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共同评价,保障了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
深化了以经费预算管理为导向的院系二级管理办法,调动了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制定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单位经费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单位工作考核与奖励办法(试行)》,《专业实体建设管理办法》、《专业核心要素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界定了学校和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向二级学院下放人事管理权、收入分配权、教学管理权、经费使用权、经营管理权等,对专业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将教学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社会服务、学生就业等作为专业建设核心内容,实行目标考核。
完善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激励制度,促进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修改并完善了《“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办法》,制定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分专业量化考核体系(试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重大项目奖励办法》、《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建设管理办法》、《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厂中校”建设管理办法》等。
体制机制创新亮点二:
共建合作平台 拓宽合作领域
以实现并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订单合作、厂校融合、创新创业”的平台建设为载体,“政校企行合作”搭建了“订单合作”的培养平台、“厂校融合”的实训平台、“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拓展了校企合作的领域,推进了校企全方位合作、多层次合作。
一是搭建“订单合作”培养平台,持续推进合作培养。在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寻求知名企业,依托行业(产业)标准,结合企业工作岗位人才需求实际,引入企业培训体系和企业文化,积极推进合作培养,建立校企共育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开展合作考核与评价,共同搭建并完善了“订单合作”的培养平台。
3年来,根据企业技术需求,校企共同开展了神龙数控技术班、汽车检测与维修通用班、正大畜牧兽医班、北大人民医院护理班等涉及33个专业的42个订单培养班。共同开展学生的培养、管理、考核与评价,合作培养了2576名优秀学生。
二是搭建“厂校融合”的实训平台,探索“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机制。以实现并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目标,以“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为核心,着力构筑“厂校融合”的实训平台,通过1个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8个“校中厂”式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厂中校”式教学基地、31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着力推进“三对接一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围绕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大力开展“校中厂”建设。依托校内国家、省级实训基地,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建设集学生实践、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3年来,建成“东方通力科技有限公司、襄阳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工厂、襄阳亿久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惠民老年护理中心、东芝医疗鄂西北医学影像实训基地、襄阳维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服装教学工厂、邮政速递营业部”8个“校中厂”,累计接受22427人次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社会培训4700余人次,创造产值519.7万元。
持续推进“厂中校”建设,努力实现“双主体”人才培养。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以合作企业为依托,3年来,新建立了襄阳宇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6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31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年均完成学生实习实训项目470多项,累计接受71179人次学生轮岗实训,8210名学生顶岗实习,2444名学生就业。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采取“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互融”方式初步建成8个“校企双主体”的教学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厂中校”),将教学、课堂延伸到园区、企业车间。基地提供兼职教师92人,完成6876学时的课程教学任务,接受学生实习实训114904人次,718人次教师参加基地实践锻炼。
三是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促进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围绕襄阳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学院自身专业,按照“创新理念、扩大规模、提升内涵、集成功能”的思路,联合襄城区人民政府、襄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襄阳市科技局、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点建设大学科技园、专利孵化中心、技术应用中心、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企业工作室等23个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教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场所,提升教师、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年来,与政府合作共建全省首家地方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合作共建6个市级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15个校级研究机构,打造16个技术研究团队,学校成为区域内重要的创新基地和智力支点。
四是企业全面参与到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随着合作的全面深入,改变了原来“校热企冷”的局面,企业的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仅以2012年为例,合作企业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学校提供设备877.8万元,设立奖助学金36.26万元,接受顶岗实习实训学生1517,提供兼职教师410人,合作开发235门特色课程,共同开发特色教材139部。合作企业由410个增加到491个,呈现出合作多赢一派繁荣的景象。
体制机制创新亮点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