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家校合作 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吴绍芬) “有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能力增强,但处于成长的叛逆期,他们与家长产生隔阂,怎么解决?”“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得法’,在学校一周五天养成的好习惯,两天回家等于零。怎么让学校、家长、教师形成教育合力?”近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政府、石狮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特色品牌提升和拓展”论坛在福建省石狮市举办,活动中与会者围绕“新时代如何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协同育人效果”主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和现场观摩。

    “我把孩子交给学校,那就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成绩单就是教师的成绩单。”针对家长中这样有失偏颇的观点,福建省石狮市第五实验小学校长董永贵指出:孩子的成绩单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成绩单。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合力的结果。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锦峰实验学校校长许伟哲表示,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多层面、多元化的系统工程。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家校社相互配合方能奏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家长主动沟通,提升家长家教水平,努力构建家校社‘三教’结合和谐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责无旁贷”。

    在经验交流中,作为“福建省泉州市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示范校”,石狮市第一中学最具特色的家校合作亮点是“结合校本德育活动,丰富家长学校内涵”。校长华丕长介绍说,学校将创建“周恩来班”和家长学校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邀请“周恩来班”家长代表参与活动,深入学习伟人精神,实践爱国教育活动。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利用社区资源,联合市公安局设立福建省首家公民警校,开展“交通、消防、禁毒、法治”教育及其他普法工作。全市未成年人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揭牌仪式暨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都相继在学校开展。来自于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学校家校合作的创举高度赞同,认为“在师资培育、阵地建设、组织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方面可圈可点,提升了育人实效;联合社区资源探索与社会合作育人路径,拓展了育人空间”。

    “家长是学校的最大资源。”董永贵如此看重学校的家长教育资源。他指出,学校的家长志愿者绝不是“摆人头、不作为”的,而是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了服务、监管、建议的作用。如今,家委会成员、家长志愿者进食堂、进课堂,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将学校“与智慧为友,携幸福同行”的精神得到彰显和发扬。

    “与其他学校不同,我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最大的宣传力度是放在宣传家庭教育上,每天一定会有家校共育的文章。我们要弘扬家长志愿者精神,让教师更加努力不负期望;也要让家长看到教师潜心育人的奉献精神,让家长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共同爱这所学校,携手与孩子同行。”董永贵颇有感触地说。

    在许伟哲眼里,“家校要协同育人,为孩子成长服务,学校教师与家长是互为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关系”。许伟哲说,家校协同要强调“协作”“沟通”“共融”“共荣”。根据学校85%的生源均为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许伟哲借助班主任的力量,让教师分片区到家长打工的企业里去做家访;同时也分批次、分时间段约请家长来校访问,让家、校实现“互访”,教师每次要做好访问记录、存档管理。借助智慧共享平台,学校还通过校讯通、电话、班级微信圈、学校公众号、问卷调查等方式,架起与家长情感相融的桥梁,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如今,学校的“家长学习网”APP平台已经完美上线,融合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资源的信息,让家校社育人其乐无穷。

    石狮市教育局局长周拥护对学校的做法表示高度肯定,认为“以活动为载体,以平台为拓展,以管理促长效,让家校社协同,通过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文化共生、成果共享,落实了‘小’学校办‘大’教育的理念,也让区域内的共享教育得到了更好体现”。

    “家校社合作育人,与孩子一起成长,应该是教育的本义。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正面临变革,我们一定要打破单一化、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建立更为开放、更加多元、更为丰富的学习方式。如此,家校社合作育人,为孩子的幸福奠基,必将成为教育的常态,我们要形成合力智慧前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吴安春说。

    “学校、家庭和社区绝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要注重顶层设计、整体性、引领性和操作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育人提升共享教育效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宝立如此强调道。

    在此次活动中,福建省石狮市副市长李斌、市教育局副局长蔡钰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发展处处长李晓忠、教育理论研究所实验区专家组组长万作芳等也参加了论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