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引领发展品牌铸造成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院党委书记高安京

    院长徐彦平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塞上江南、回族之乡、爱伊河畔——宁夏银川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办学优势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创办于2002年,现有教职员工61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1人,9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招生范围遍布全国七个省市自治区,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先后被国家教育部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称号。

    学院坚持“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创建国家骨干校为契机,结合职教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变化,明确了“立足现代服务业、面向能源化工与装备制造业,培养艰苦地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践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荣校”的发展战略,创办“宁夏领先、西北一流、全国知名”的鲜明西部特色的骨干校,使学院成为自治区地方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基地,在自治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三年的砥砺奋斗,目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学院整体办学水平跃上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校企合作增活力

    “双主体”育人机制新篇章

    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以后,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力。

    学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牵头组建了宁夏首家“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与区内22家职业学校建立了校校合作联盟,形成了符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的高职教育新模式,成为民族地区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典范。

    学院积极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调研起草了6个建议稿,为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提供智慧和依据;修订出台了80多项校企合作制度,构建了校企“人才”共育、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共建”、校园文化“共铸”的制度系统,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小环境;依托在企业创办的15家教师流动中心、在校内创办的7个校中厂,探索实践了“投资合作式”、“基地托管式”、“筑巢引凤式”等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建立了校企人员“互动交流”、校中厂“校企共管”的管理运行机制。

    校企共同组建学院理事会,企业以主体身份直接参与学院管理和人才培养。学院充分利用单招政策,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和企业实施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的校企“双主体”育人,为企业提供具有工作经历、良好的职业素质、清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熟悉企业工作流程、掌握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具有符合岗位任职要求的技术应用能力或技能、认同企业文化的毕业生。

    特色育人创新路

    综合办学实力提升新天地

    2011年初,为了高效有序推进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一届院党委审时度势,把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提升到学院发展战略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紧紧围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推进骨干院校建设和新校区建设两大建设项目为抓手,着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荣校”的发展战略,精心培养具备德美品质、健全人格、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坚持走以培养有责任、有爱心、有知识、会动手、懂管理、善经营为主导内容的人才培养道路。

    学院党委大胆创新办学理念,果断调整发展思路。通过实行从专业技能培养转向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从专业布局齐全转向稳定现有专业与打造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并重,从重规模扩张转向稳定生源与质量协调发展并重,从多做项目建设转向精细化做项目,从行政式管理逐步转向规范服务式管理等。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宁夏工商学院特色、更加符合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的内涵跨越式发展新路,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及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学院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在深入89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坚持走以培养有责任、有爱心、有知识、会动手、懂管理、善经营为主导内容的人才培养道路。将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创新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很好地带动了专业群的协调发展,成为西部同类专业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范式。

    学院自觉担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责任,积极与宁夏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对接,在积极改造老专业的同时,申报建设了8个新专业,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主要面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一体两翼”“工”“商”结合的专业结构布局。并以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4个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发展,构建了国家、自治区、学院三级重点建设专业体系,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学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并完善了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分段实施、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校企合作组织完成了69种特色教材的编写,在55门课程中推行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践先导”、“工作室培养”、“导师制培养”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了1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8门院级精品课程、1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等。

    实施名师工程,提升“双师”素质。名师出高徒,学院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办学优势,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形成专业教师到企业相关岗位挂职锻炼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到校挂职任教的“双挂”机制。通过学院教师进企业锻炼,企业技术骨干进学院教学,行业技术标准进专业课程的“三进”途径,鼓励教师参加硕士和博士学位学习,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学习教学法和教学组织等,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现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助推区域经济

    社会服务取得新成效

    在人才培养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学院通过不断推进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加大了人才培养对接市场的力度,积极服务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比例达到96%以上。充分发挥宁夏伊斯兰文化城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的特色优势,深化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清真烹饪、流通物流、煤化工技术等特色,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在辅助地方政府政策决策方面,学院聚焦宁夏伊斯兰文化城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把学院的教科研工作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主动为自治区政府重大决策开展调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对外交流创新路

    骨干带动辐射新格局

    学院主动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建成全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参与了吴忠市政府餐饮行业五年发展规划的论证、草拟、修改及实地考察工作。积极组织学院7位教师参与“中国烹饪(餐饮服务)大师、名师”认定工作,举办了“首届全国回族传统名小吃评比活动”、“全区第二期清真特色面点培训班”、“回族厨师培训班”、“厨师岗位培训菜品知识讲座”活动。配合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在学院实施了“第四次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西北赛区”的组织工作。组织编写了《清真面塑工艺培训教程》、《清真宴席面点培训教程》、《家庭厨艺培训》等培训教材,走访了宁夏各区市县民间挖掘和整理传统回族小吃,完成了热菜200道、凉菜50道、面点50道菜品研发工作。积极争取中国烹饪协会和宁夏烹饪协会的支持,建立了由国家评委、专家、大师、名师所组成的200人专业人才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