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读物”戕害少儿心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亦冰

    据报载,暑期各大书店青少年读物畅销书架上,各种“恐怖读物”以触目惊心的图文,引得青少年频频驻足。在北京一些图书大厦,孩子们围坐在玄幻、恐怖、惊险等类型书架前,席地“品读”。记者在广西的南宁、柳州和桂林的青少年宫随机对128名小学生进行调查,70%以上的学生表示,如果讨厌谁,很可能把他的名字和死亡方式写进“死亡笔记”中。

    “恐怖读物”的入侵,让中国的家长们普遍担忧、反感:如果孩子的心灵中,从小埋下乖张、暴戾的种子,长大以后他们将如何走向社会与人交往?

    其实,“恐怖读物”戕害少年心灵的问题不是始于今日,也不仅限于中国。“死亡笔记”是日本心理悬疑推理漫画《死亡笔记》中虚构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杀人笔记,该书在世界范围内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发行。前些年,我国曾清查《死亡笔记》等恐怖类非法出版物,各地总共查缴近2万件,《死亡笔记》一度销声匿迹。岂料,时过境迁,“恐怖读物”又死而复生。今年初,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一个15岁的小女孩从13楼的家里跳楼自杀。当地警方在小女孩的房间里找到了4册《死亡笔记》。

    时下,青少年学生心理失衡、人格变异的情况时有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社会犯罪低龄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病根也许很复杂,但很重要的一个诱因就是不良影视、图书、游戏等出版物的影响和毒害。少年儿童好奇的天性、自然的模仿力和心智尚未成熟的弱点,恰恰给了那些毒品以可乘之机。

    图书、影视等文化产品本身就负有启蒙思想、传播文化、倡导科学的特殊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的安全与食品安全一样事关民生大计,而且对身心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尤为重要。毒奶粉里的三聚氰胺会伤害婴儿的脏器,不良出版物里的恐怖、凶杀、色情、厌世等情节则会毒害孩子的心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曾说:“哗众取宠、劣质娱乐的作品,戕害的是国民的心灵。尤其是儿童书籍,更应该对负面元素敬而远之。”然而,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人们很容易对食品安全关注有加,而对出版物安全掉以轻心。更令人愤怒的是,不良书商见利忘义,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这才是那么多“恐怖读物”禁而不止的重要原因。

    食品安全业已引起全民高度关注,有关机构也已重拳出击。但愿出版物安全也能真正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下大力气严管力查。要知道,对少年儿童来说,心灵的毒害与身体的受损一样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