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充满精神能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富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山西省英语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育学会理事,三晋名校长,运城市劳模。

    近年来,山西省临猗中学以构建先进校园文化为载体,引导师生立德修身,启智开慧,为学生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陈富强校长在探索中找到了精神理念的实质,把握了教育管理中的精髓。前后几年的时间,迸发出从中低音到高音的转化,呈现出闪亮而巨大的辉煌。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全国最具内涵发展特色校”之一等诸多殊誉。今年4月,陶继新先生应邀去学校作专题报告,在深入调研后,又多次和陈富强校长围绕学校发展做了深入交谈。现将部分内容刊载如下:

    坚持文化引领——凝心聚力

    【陈富强】教育的两大目标:一是教人聪慧,二是使人高尚。多年来,我一直在学习、思考、探究并践行着。为此,我们确立了“面向全体,优化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为了使这一理念落地生根,我们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师生的“道德文明建设”为抓手,创新管理,优化队伍,激发潜能,提升内涵,逐步构建起了“科学与民主、宽松与和谐、大气与包容、勤奋与求实、尚真与唯美”的向上、进取、和谐、人文的校园文化。她像一面旗帜,将全校师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对师生的生命成长起到了熏陶、引领和激励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陶继新】两大目标确定得好!“教人聪慧”,并不是说不教知识了,也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因为有比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聪慧。有知识不一定聪慧,而聪慧一定会有知识。孔子之所以说“智者乐”、“智者不惑”,是因为人一旦有了聪明智慧后,会对世态万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从而了断烦恼,智慧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工作很忙,依然乐此不疲,始终有一个很好的生命状态。“使人高尚”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人之生存与发展之本。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则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且还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你们的教育,恰恰与这些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况且,现在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比较严重,选择在其崇高人格上下功夫,不正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吗?

    【陈富强】学校文化犹如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全体师生的黏合剂,是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没有过程的“转化”、“操作”与“积累”,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2005年我挑起了校长重担,深感责任重大,未敢懈怠,决心以精神文化为先导,着力塑造真正属于临猗中学的精神之魂——人文和谐、团结协作、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倾心事业、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立足前沿、走进心灵、严谨执着、立德启智的治学精神。

    学校坚持“强师德、塑形象”的做法。围绕“爱与责任”这一主线,通过师德演讲、师德宣誓承诺、学生评教、家校联谊和“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系列主题班会;通过师徒结对,教学技能展示,老师承包学生相伴成长等多种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坚持开展“每周一次小学习,半月一次大学习,一月一次思想交流碰撞”活动。大家采取谈体会、言感悟、学典型、剖个案,举办读书沙龙等形式,不断诠释和传播着“爱与责任”“道德文明”“励志感恩”“团队力量”等主题,这些正能量的不断注入,净化了教师的心灵,提升了教师的内动力。

    学校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近5年来,先后聘请全国著名演讲家彭清一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台湾著名爱国人士、国学大师朱高正教授,“教育·中国”演讲团首席讲师邹越老师,全国十大演讲家蔡朝东老师,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老师、龚正行老师等一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先进文化领跑者,为师生做报告、搞培训。由于坚持不懈地开展这一活动,师生如沐春风,道德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实,做人做事的品位也得到了提升。

    【陶继新】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支撑学校发展的核心元素。比如您说到的“爱与责任”,就极其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校园里充满爱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就和谐了,和谐是有精神能量的,和谐也是生产力。同时,责任与爱也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爱学生,就有责任教育好学生,不但要让他们学好知识,还要让他们习得智慧,更要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了这种责任意识后,教师教育教学的时候,就必然会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乐道守正,力行致远”。学生有了责任后,就不会只是盯着成绩,还要锻炼好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精神动力会让一个人拥有持之以恒的能量,而这种精神动力,恰恰是来自责任感与使命感的。

    只有理念与思想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相应的行动,因为任何理念与思想如果不内化到师生的心里,都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你们邀请全国一批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师生开设讲座,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内化方法。这一场又一场的报告中就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也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师生的心里,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的“转化”,必然会使学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陈富强】在精神文化的统领下,我们着力构筑“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四柱并立的校园文化新格局。“环境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诗如画的诗情校园,现代一流的教育设施,优雅人文的学习环境,四季如春的醉人景色,无不给师生以精神感染。整个校园,一草一木都在说话,一砖一墙皆蕴灵魂,每个角落都给人以感悟,每个场所都充溢着文明。“行为文化”:立德修身,学做真人。学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分年级、分阶段、分步骤、分内容在全校开展了“文明道德伴我行”、“好习惯与我同成长”等主题活动。活动的坚持,使学生做人有了标尺,做事有了规则。懂得了尊重,学会了珍惜,克服了邪气,形成了正气,偌大校园,处处散放着人文温馨、文明向上的芬芳。“制度文化”:以人为本,机制激励。本着人本理念,为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我们制定了备、讲、导、批、考、研系列常规要求;为倡导教师团队合作,增强参与意识,完善出台了“蓝青计划”、“名师工程”;为不断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设立了“教学突出贡献奖”、“教科研卓越成果奖”等奖项。这些制度的运作,让教师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其中并发展自己,与规矩同行,形成了严谨执教的方略。“网络文化”:联络世界,沟通你我。我们还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渠道和空间的拓展,建起了校园网站,开通了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交流;成立了“心理驿站”咨询室、校园广播站、各种社团组织;建立起了“教师个人工作室”,实施了“网络教研”,架起了与名校联谊交流的桥梁。

    【陶继新】环境文化犹如一个人的外在仪表,不只是一种物质的外在形态,而且因其附着了文化而有了特别的韵味,从而让学生身在其中,不知不觉就受到熏陶。不但美在其中,也有了一种向上的精神气场。在谈到行为文化时,您特别关注了立德修身,学做真人。是啊!要想立德树人,就要在一言一行中彰显德的修为。孔子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那么,就要做一个真人,而不是“巧言令色”之徒。真诚当是一个优秀人士的基本品质,正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所以,言说不好不行,只说不做也不行。因为大家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知行合一,才能形成真正的行为文化。关于制度文化,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谈这个问题,可是,有制度不一定有文化,有的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的制度,而且装订成册,那只是一本闲置的文本,而没能内化到师生的心里。所以,文本所载,师生并不知道,也不认可,这当然形不成制度文化。你们的可贵处在于,制度是师生制定的,也已内化到了师生的心里,文而化之了。这样,更多的时候,不需要领导去指挥,而是制度在行使其无声的权力。谈到网络文化,除了您所说的内容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要有健康的网络意识,不但要在网上过滤掉那些不良的内容,而且要在老师,特别是学生的心里过滤掉那些无用、小用,特别是有害的信息。有了健康的网络意识,且有了健康的网络行动,就可以让师生在这个阔大的世界里,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

    践行道德文明——陶情养性

    【陈富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进步,人民物质水平的提升,中西文化的交融,使学生生活逐渐优越、思想逐渐开放,但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唯我独尊、任性自私、礼节匮乏、不懂珍惜、不懂尊重、不善合作等消极情绪。而我们的教育往往重视了“教”而忽视了“育”。基于这一认识,从2009年始,我校隆重启动了“文明道德进校园”工程:成立了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班级、年级、学校”三位一体,“教师、学生、服务管理者”三级覆盖的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了方案;出台了细则;规划了活动流程。以小博大,循序渐进地拉开了“道德文明进校园”的大幕。

    【陶继新】“道德文明进校园”的大幕拉得太必要了!公民的文明素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也不是靠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从学生抓起,学生就是未来的公民,学生的文明程度高了,未来中国公民的素养也就高了。如果每个学校都从学生抓起,都讲道德文明,未来中国的公民不就文明了吗?不就“文明在中国”了吗?你们的“文明道德进校园”工程,当是放眼未来的一项大工程。更加可贵的是,你们不但有详细的方案,更有落实方案的具体行动。道德文明不是一道遥不可及的虚幻风景,如果扎扎实实地做,一天一天地做,教师与学生甚至家长都做,就能形成一种道德文明的气场,就能全面提升人们的道德文明素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