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职教模式 服务海南产业升级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启动仪式
领导班子在规划学校远大发展前景
陈克文校长与日本丰田公司代表签订合作协议书后亲切握手
德国职教专家海博教授在学校指导国家示范校建设
校企合作——丰田汽车班
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莫豪锐(站)薛尚超
第一部分历史:沉淀 迁移 重生
沉淀:55年前,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创建于人杰地灵的万宁龙滚镇。春去秋来,几易校址,几更校名,这所历经岁月洗礼的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与海南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同频共振。行走在阳光之下,沐浴着椰风海韵,置身于蓝天碧海,“机电人”拥有了阳光一样明亮的追求,大海一样宽敞的胸怀。55年来,办学经验的积淀,校园文化的传承,为这所学校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夯实了坚固的地基!
1988年,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诞生了!海南岛,这个共和国最年轻的省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古时这里被视为荒蛮之地,瘴孽之隅;新中国成立后又因常年作为海防前哨,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基础建设投入,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更是百业待兴。海南省机电学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条件下,艰苦创业,不断地向前行进着,为海南经济建设与繁荣,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拖拉机、发动机、机械、计算机等方面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迁移:斗转星移。转眼,岁月的时针划向了2004年。这年3月,刚过人生不惑之年的陈克文出任第十任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校长。
20亩校园,1500多名学生……走马上任之初,这一系列的挑战,无声地摆在了陈克文面前。
如何将学校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和特色?陈克文率领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结合海南经济发展实际,绘就出学校发展蓝图。
两年后,在陈克文校长和陈道政书记的带领下,2006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评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弹丸之地”的校园面积严重制约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2007年1月30日,海南省相关领导上任伊始,就将首个调研放在了省机电工程学校。
那天,春雨绵绵,这位省领导深入课堂和实训车间。他向校长陈克文详细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又亲切地与师生交谈。
随后,这位省领导回到学校三楼简朴的会议室里,主持召开了在海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职业教育座谈会。在这个海南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座谈会上,罗保铭代表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了对职业教育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高瞻远瞩的战略方向。
海南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临了。
2007年,对于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罗保铭曾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省里拨专款3700万元,为学校在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又建起了一个占地132.5亩的新校区,为学校搭建起一个腾飞的平台,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重生:春风化雨,老树绽新枝。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部门和海南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所沧桑老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短短数年间,学校已发展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在校生人数达6800多人,校园总面积420亩,学校开设了汽车、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建筑等五大类38个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已办成全国性示范专业。
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彰显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国家重点中专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海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校”,近年来,学校为服务海南产业升级,建设国际旅游岛,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多年就业率高达96%以上。2012年有2名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一等奖,3名获得二等奖,4名获得三等奖。2013年有1名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名获得二等奖,3名获得三等奖。
由于办学业绩突出,学校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首届职业教育杰出创业人才培养学校”、“海南省德育教育示范基地”、“海南省高技能人才考核培训基地”、“海南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海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风来雨落,秋来叶归。沉淀、迁移、重生,让这所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的学校,在海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奏响了今天激昂雄壮的乐章!
第二部分今天:改革 创新 发展
以企业文化为引领 通过开展特色德育活动让学生健康成长
改革:这是一条充满活力之源的挑战之路。
2006年,学校在被国家教育部门评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后,陈克文又率领着全校师生向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迈进。
学校依托海南产业发展,发扬国际旅游岛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技能,优化人格;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为核心的教书育人理念。推行“政校行企全方位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将改革创新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之中。如校长陈克文所言:以最恰当的方法将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顺利地把他们送到适合他们发展的就业岗位上去。
创新办学模式 搭建专业课程立体化育人平台
近年来,该校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行“政、校、行、企全方位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办学模式,通过依托政府,紧靠行业,筑巢引凤,校友牵线架桥等多种途径,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拥有的社会资源,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同频共振,不断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实行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塑造出企业认可、产业认可、社会认可的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该校通过构建“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专业课程新模式,形成“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海南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探索总结出一套全新的专业课程模式。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认真遵循“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原则,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项目教学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的课程改革新思路,初步形成了“核心课程+项目教学”的专业课程新模式,开发建设了16门优质核心课程和20门辅助课程。以课证融合为抓手,推进双证制度的建设,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实现了学生就业与企业 “无缝对接”的完美境界。
据了解,该校教学模式采用得是当今最先进的职业教学方法之一:体验学习教学(一体化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与此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创造发明引入课程教学,近两年内师生共完成发明108项,其中有52项获得国家创新初发明专利。
建立国际与本土紧密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近年来,该校加大投入教师培训经费,创立“接轨国际与适应本土相结合、课程教师与技术能手零距离、专职与兼职共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校从德国职业院校聘请了多名有着丰富职业教育经验的专家、教授为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进行师资培训。
为把德国最先进的职教精华“嫁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该校先后派出110人次的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专业实践,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