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造福百姓的“平民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农彦 李凤玉

    “35个本科专业中,有14个直接服务于百色市实施的‘四地一带一枢纽’发展战略,且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的关联度超过了80%。”近日,广西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卞成林告诉记者,学校近年来紧跟百色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从2006年只有6个本科专业发展到现在的35个,80%的专业与铝矿业、生态农业、红色旅游业等当地三大产业结合。

    校地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去年12月,经过充分交流与协商,广西西林县人民政府与百色学院签订了“校县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书”及具体协议,百色学院在西林建立“大学生学习实践基地”和“百色学院—西林县乡村社区民间艺术研究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西林县县委书记黄建南说:“终于盼来了高校的智力支持,以后我们县的产业发展规划、教育教师培训等工作就有依托了”。目前,双方已在砂糖橘产业发展、挖掘句町古国传统文化、教师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百色市自然资源丰富、亚热带作物丰富、农产品丰富。但农产品运输和存储保鲜等技术不够完善,当地农民经常是一辆摩托车,左右两边架上两个箩筐,拉着蔬菜、水果、鸡、鸭到百色市来销售,“摩托箩拉”成为使用最频繁的运送方式。这既与“亚热带农产品主要生产地”的名头不相适应,也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此,学校化生系目前正在对农产品保鲜技术,如芒果加工等进行研究,以改变农副产品的运输方式,带动老百姓致富。

    学校还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联系,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开展应用研究和横向科研合作,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帮助解决了百色市铝深加工、沼气技术改进、石漠化治理、旅游文化培育等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专业调整紧贴产业需求

    2006年,原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百色学院。在2007年举行的第一次教学大会上,百色学院就提出要尽快实现由专科到本科的转型,由师范类到应用型的发展,保留传统师范类强项,结合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

    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学校按照“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平行、专业培养与行业需求相适应、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相关联”的思路,实施开放办学战略,认真研究百色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了金属材料工程铝深加工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东盟贸易方向、泰语、应用越南语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联性强的新专业。

    在课程设置上,百色学院发挥地域优势,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管理专业,增设百色起义史、百色文化概述、百色旅游景点解说训练等课程,充分利用百色市红色景点开展实地模拟导游训练。

    因为专业结构设置合理,毕业生直接对接市场需求,2012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9.18%,一次就业率达93.33%。

    教学研究深挖地方文化

    百色有壮、瑶、苗、回、彝、仡佬等6个世居少数民族,其核心优势就在文化。因此,用文化发展带动百色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百色学院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学校与百色市民委、平果、田阳、田林、凌云等县政府合作开展民族典籍文化翻译工作,整理、收集和翻译出版了《布洛陀史诗》、《平果壮族嘹歌》、《田林壮剧》、《凌云七十二巫调》等。

    百色地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充分利用百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红色文化教育,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还加强了对邓小平早期思想的研究,积极探究邓小平思想的理论源头,出版了《百色起义光照千秋》、《右江苏维埃政权史》、《百色起义精神研究》等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早期源头”系列丛书,其中《百色起义光照千秋》被广西教育厅确立为重点建设教材。

    立足现有资源,服务地方发展,让百色学院找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方向。卞成林说,百色学院的办学理念,就是办一所“平民大学”,一所贴近普通民众、造福平民百姓、直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