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心手相牵 万人接力帮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曹曦

    “徐慧姐姐对我和弟弟非常好,一有空就给我俩送好吃的、买书本、补习功课,还带我俩出去溜达、逛书店,尽管爸妈不回来,这个暑假我们也不孤单、不寂寞。”日前,黑龙江绥化市兴福乡金林村15岁的留守儿童孙安娜满脸幸福地告诉记者。

    孙安娜嘴里的徐慧姐姐是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负责对接关爱这对留守儿童姐弟。“有什么难处、心里话我会第一时间想到姐姐,跟她说。”在孙家姐弟的眼里,徐慧就是无话不谈的亲姐姐。

    孙安娜的家很简陋,两间半的房子显得有些空落。除了一台新电视机,一切都是旧的,屋前是个菜园子,黄瓜、柿子、豆角、茄子长势正旺,成熟的西红柿在一片绿色中显得尤为耀眼。

    不到一米五的个头,扎个马尾辫,大大的眼睛很纯净,脸上挂着笑,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丝毫不显得局促,这就是阳光女孩孙安娜。她告诉记者,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回来吃一顿团圆饭,平日里就是姐弟俩自己生活,洗衣、做饭这样的家务活对于他们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事。父母每个月会定期在银行卡里打入2000元作为姐弟俩的生活费。家里的“财政大权”掌握在姐姐孙安娜手里,懂事的她从不乱花一分钱。“到换季的时候我会看着给自己和弟弟买应季的衣服、鞋子,平时很少买新的,只要干净就好。”孙安娜说。

    孙安娜的班主任赵老师说,安娜虽是同学们眼中的“小不点儿”,身上却有着倔强、坚韧和乐观,在班级她担任班长,是大家的主心骨儿。

    徐慧的家就在绥化本地,这个暑假一有时间就会到孙安娜家里,一边帮他们补习功课,一边陪着姐弟俩玩。“我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通过跟安娜的对接,对她平时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些小小的关心和照顾,觉得自己身上担了一份责任,更要用心把他们带好,等以后参加工作我会资助姐弟俩。通过跟他们这段时间的交流,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自立自强。”徐慧拉着弟弟孙德斌的手疼爱地说。

    和徐慧不同,暑假里,绥化学院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学生张悦天天出现在朝阳社区的公益课堂,为社区里的留守儿童辅导数学。公益课堂是绥化学院在社区设立的,就是利用寒暑假时间为社区的留守儿童、贫困儿童辅导功课,开展球类、棋类、书法、绘画等多种活动。“张老师讲课有趣,还带我们下象棋,我们都很喜欢她。”社区里的留守儿童、11岁的范鑫一脸天真地告诉记者。

    社区的德育教师刘淑文退休前是绥化市一所小学的校长,现在也在社区当志愿者,帮助社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她拿出厚厚的4大本影集,里面装满了绥化学院大学生在公益课堂关爱孩子们的照片。她说:“大学生与儿童进行对接帮扶,传授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思想上的帮助,公益课堂提高了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道德品质,他们知道了如何孝敬父母、感恩社会,这种爱会不断传递、继承下去。”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介绍说,绥化学院从2008年4月开始,启动了“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心手相牵,共享蓝天”活动,先后有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友情牵手、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了“一项活动教育两代人”的目标,也成为关爱型校园文化的突出亮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