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保障,名师工作室的灵魂
编者按
名师工作室近年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名师的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名师工作室也存在功能不明、运作不力等问题。
在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带领下,江西省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3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报委托两位研究者对江西省名师工作室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深入、客观的考察和辩证思考,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本报于9月2日刊登了报告的前半部分,今天刊登报告的后半部分。我们恳请各地读者对此报告以及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肖人翔 李孟华
1.团队建设——
实现研修辅导顺利高效的关键因素
顶层设计:
各工作室研修辅导团队由导师组建,一般为8人,要求整体水平较高,搭配合理,有专长、能合作、易沟通、讲奉献、负责任、有热情、识大体,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组建辅导团队后,还要明确责任,分工协作。
工作室导师是总负责、总指导、总协调、总指挥,团队成员也要明确责任,分工协作,要把研修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各项工作能落实。
辅导团队分成六个组:资源建设组、研修辅导组、论坛活动组、作业批阅组、简报宣传组、总结考核组。
工作室导师要努力使团队人员掌握各自的职责、工作方法和流程,同时,还要建立协调机制、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既分工又协作,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沟通顺畅、执行高效的团队。
现状分析:
因名师工作室是一名负责人即导师率8名教坛精英组成的团队,所以,在实力派名师引领下,可望获得“以名师孵化出更多的名师”的群集效应。
两年多来,有一部分工作室真抓实干,稳扎稳打,开拓创新,形成了强有力的辅导团队,其群集效应明显。可惜,拥有这样团队的工作室并不多,工作室团队情况的不平衡虽然是情理之中,但是已成为影响名师工作室持续发展的瓶颈。一些工作室虽以团队面目出现,实质上是导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拉夫凑数,不领情;二是挂名凑数,不做事。所谓“拉夫”,指的是工作室负责人(导师)饥不择食,随便凑成8个人,有的人并不领情,说什么“你要做名师出名,干嘛把我扯进去”;当然也有领情的,但力不从心,一样做不了事。所谓“挂名凑数”,指的是本人的确愿意甚至迫切希望加入团队,但动机只是“享受有关待遇以及沾一点名气”,这样的人进团队仅仅是挂个虚名。
这样的工作室在多方面表现出问题,从网站上看往往在栏目建设上存在缺陷,首先是栏目设置少且无主题,而主题研修是江西名师工作室的特色;其次是在仅有的栏目中,名师团队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如一个叫做“小辣椒”的工作室,设置的九个栏目中仅有三个栏目有内容(两篇论文,六个教学设计,八篇教育随笔)——即使在认定的工作室中也有类似情况。
更为要紧的是,工作室团队涣散,必定严重影响全员培训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远程培训中,每个工作室都担负了数百个乃至上千名学员的辅导工作,导师一个人再拼命吃苦、再有能耐也会力不从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工作室团队“合力”与“分力”就是关注远程专题研修的终极效果。
展望及建议:
有道是“鹰一样的个人和雁一样的团队”。只有分力合力俱全,才能提升名师工作室在本地区乃至全省的核心竞争力。
工作室导师要在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强化自身素质(号召力与凝聚力,专业实力与人格魅力),要科学谋划,有效实施,主动迎接挑战,以不辜负政府的重托、全省30余万教师的期待和全社会的关注。同时,省政府在认定工作室导师时要严格把关,要从侧重于职称资历的高低、荣誉称号和获奖证书的多少转到侧重于“师德”、“教学理念”、“教改态度”、“研发能力、专业引领、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的能力”等软件因素。
工作室团队构成可采取“固定+灵活”方式,各个工作室的团队要建设成为一条一条奔腾不息的溪流,因此使队伍像一团活水是基本原则,对于团队中好的成员可以保持稳定或者促进他们成立新的工作室,相反的则予以灵活调整;坚持“自主申请,双向选择”原则,把好入口关,并将“年度滚动制”和“临时聘用制”(聘用参训学员)结合起来。
在成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科学分工并运作。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的运作模式必须是分工合作,信念支持应是集体责任,所以工作室必须在共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人员的职责划分。在此基础上,健全工作室研修辅导运作机制。如吉安市某高中语文工作室,因采取“一二三运作机制”而保证了工作室整体运作的严谨周密与快捷高效:一日一短信(导师的随时指令或提示),两天一碰头(小组内碰头商量工作),三天一调度(团队全体成员工作会,导师对辅导员三天来的工作逐一点评并对分工作进行微调)。
2.考核评价——
强化名师工作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顶层设计:
各批次专题研修全部结束后,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联盟秘书处将组织对各名师工作室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的名师研修工作室将由省教育厅予以取消,优秀研修工作室由江西省教育厅予以通报表彰并颁发奖牌或证书。
《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表》包括两大块。一是学员评价。其考核的一级内容及分值:研修主题10分,导师与辅导团队35分,网络资源10分,组织实施25分,研修效果20分,共100分;其考核的二级内容细化为若干。二是联盟秘书处评价。其考核的一级内容及分值:方案、计划10分,研修活动10分,过程资源15分,研修简报10分,研修成果20分,研修总结20分,媒体宣传15分,共100分;其考核的二级内容细化为若干。
(注:1.学员评价去掉5%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而取其余平均分,学员评价和网联秘书处评价各占50%为工作室最终得分;2.工作室发现不健康信息,或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不及时,工作室即为不合格;3.得分为8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为合格。)
现状分析:
应该说,《第二阶段选学名师网络研修专题实施方案》的评价体系,其设计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是操作起来比较繁复,如评价指标有11项,分为学员评价(5项)和联盟秘书处评价(6项),在具体考核时学员评价难以实现。
后来(2012年10月18日),江西教师联盟秘书处根据具体情况融合简化成“导师与辅导团队”、“确定研修主题与子主题”、“网络资源”、“研修指导”和“研修成果”等5项。这些都体现在“赣教师函〔2012〕79号文件”中。新的实施方案可操作性明显增强,如对“研修成果”一项的表述,在老的《实施方案》中仅仅描述为“50%参训学员至少有一项优秀研修成果,工作室汇编优秀研修成果集”,在第79号文件中描述为“工作室研修成果丰富,质量高”和“有≥20位学员制作微课并在工作室展示”两个指标。这样,对名师工作室的评价操作起来就更加便捷,这充分体现了师资处在名师工作室过程管理中的实事求是作风。
展望及建议:
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细则,以提高考核的可信度。
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使其成为一根众皆认同的指挥棒。对于最为重要的子项目应该提高分值与考核效度。如“研修专题”,考核时要既看工作室起引领作用的指导稿,又看参训学员的作业稿。再如“导师及辅导团队”,考核时要既看其成员平时发表在工作室各栏目的教研成果,更看其培训辅导时撰写并发布的“学员作业点评”、“研修简报”、“研修辅导总结”等要件。
同时,考核中要充分顾及被认定的名师工作室的科目差异。在已认定的各学段各科目名师工作室中,“占有数”排名前五位的是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初中数学、高中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两批共认定91个工作室;中小学总体而言,语文、数学、英语等三大学科的工作室数量分别是170、108、63,占总数的58%,说明语数外三科的教师多、基数大,名师工作室的评优指标可以多一些,但考核标准应更为严格。
至于其他学科,物理、化学,特别是体育、德育、美术、科学、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的名师培养,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关乎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这些学科的工作室大多数因其负责人网络活动的热情不高,导致研修资源不够,原创更是不足,基本上止步于经验素材的堆积,应引导他们以科学研究的姿态将感性上升到理性。考虑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基数小且基础弱,建议联盟秘书处在考核评价时,标准可以先放宽一点,以给予信心上的强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