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 用理性直面人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的话

    近年来,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尊师重教蔚然成风。鲜花与祝福、赞美与讴歌总会在教师节时如期而至。这些祝福与赞美,是奋战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们应得的。但是,在接受祝福时,他们也有自己的心声要倾诉。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约请几位一线教师、校长,一吐心中对教育的期盼。

    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特岗教师们的工作环境让人心酸,聋哑孩子的就业问题需要更多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压力山大”,民办学校教师流失严重……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既是教师们日常工作中最真切的期盼,也体现了他们心系教育的高度责任感。希望借此引起大家的关注与共鸣。

    愿中职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心智培养

    ■吕静锋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眼下中职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社会认可,中职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特别是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似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在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的一个学生小何获得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项目第一名。不少服装企业闻风而来,最后小何被一家港资背景的服装企业以6500元的月薪挖走。不久,这家企业还专门送她到世界时装之都意大利米兰学习服装设计。

    但是,后来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小何在这家企业待了不到3年就离职了,听说是改行了。我专门跟这家企业的老总打听过她离职的原因。原来,小何这个女孩子文静内向,见到陌生人不怎么敢说话,在公司里跟同事很少沟通,或者说沟通很困难。而且,作为一名中职毕业生,小何虽然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天赋,但她的学识水平不足以支撑她在服装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何的故事不是个案。我所在的学校曾经对深圳100家企业的人事经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了解企业在录用员工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什么?按照我们的理解,企业肯定是最关注员工的专业技能。但问卷调查的结果却是,企业在录用员工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职业道德,其次是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最后才是专业能力。

    这个问卷调查结果对我们触动很大。最起码说明我们对企业的需求并不了解,无论是哪种类别的教育,立人始终是第一要务,其次才是立业。中职教育的办学层次虽然不高,但我们有责任为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播下一颗健全的种子。

    但是,在我们中职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被我们忽略或冷落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中职学校究竟是要培养技术过硬的“技能人”,还是心智、能力、品德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健全人”?答案不言而喻。

    这两年,我所在的学校通过建设以信任为主题的幸福课堂、丰富人文艺术类课程、快乐校园文化建设等举措,开始探索“幸福教育”模式,我们试图让学生具备正确认识幸福的能力、努力创造幸福的能力、充分享受幸福的能力。我们将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幸福的平凡人”。

    事实上,一个稳定、繁荣且充满活力的社会,其社会成员的分布一定是呈金字塔型结构。在将来的社会大舞台上,我们的学生也许连做“配角”的资格都没有,但我们却能把他们培养成有水平的“观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怎么样去欣赏生活这部戏,什么时候该鼓掌,什么时候该流泪。我想,这样的教育是有意义的。(作者为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政府应多为特岗教师解难题

    ■梁春林

    特岗3年服务期满后,我选择留在本地。转眼间,转编履职又过去4年了。回忆一路走来的7年,有困惑、辛酸,也有感动、幸福。

    2006年,我从曲靖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了一名特岗教师,被分配到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黑支果乡任教。初到我任教的教学点,眼前的景象让我吃惊。破旧的校舍没有一块水泥地板,潮湿的教师宿舍里竟然会长草,一到下雨天,教室和宿舍里随处有雨滴落下,操场上的泥被学生踩得跟泥田一样可以插秧。学校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信号、没有自来水,喝水要到山脚的水塘去挑,吃菜要亲自去种。周末,当地的两位老师都回家了,只剩下我和空荡荡的学校。记得第一个周末是那么漫长,我坐在用竹竿做成的旗杆前,太阳落山了还不觉得饿,树林里传来的沙沙声,让我觉得有些害怕,于是只好回到宿舍躺在潮湿的床上等待新一天到来。

    开学第一堂课,当教科书发到孩子们手里时,他们是那么开心,眼里流露出很强的求知欲。新书发到一半时,忽然3个学生坐在一块儿的课桌倒了,其他学生哈哈大笑,摔倒在地的同学急忙把凳子扶起来,害怕被老师责骂的神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从此,我的讲桌上除了粉笔和黑板擦外,还摆放着小锤子和钉子。

    寒冷的冬天,他们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下雨天,不成形的雨具没有保护好他们,来到教室时衣服已经湿透,咳嗽声不断,有的感冒发烧、有的肚子疼、有的呕吐。于是,我每个学期都准备了各种药,他们很少吃药,药效对他们很有用。我还买了棉鞋和棉袜,我想这或许能让他们暖和一点。每天除了教课,空余时间就到村子里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情况,跟老人们拉家常,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3年的特岗教师生活就是这样度过的。说句实话,我郁闷过、困惑过、失落过,甚至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可是,当我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我妥协了,我不应当这么自私,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既来之,则安之。2009年我调入中学,了解到有很多单亲子女和孤儿特别需要帮助,于是在中学的4年间,我联系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了近300名从小学到大学的特困学生,资助金额近20万元。7年来,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选择没错,作为特岗教师就应该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青春在大山里度过并不落寞。

    每当看到资助过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时流露出的灿烂笑容,自己就会感觉很快乐、幸福。我希望有特岗教师的地方,当地政府要认真对待他们,多为特岗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作者为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黑支果乡中学特岗教师)

    聋哑孩子需要更多关爱

    ■陈希

    第17个教师节那年,我走上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俯仰之间,如今已是第29个教师节了。每年9月,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一批,收获着艰难玉成的喜悦,却也感伤着年华不再。这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相同体验吧!

    记得刚毕业时,和许多年轻气盛的毕业生一样,我对未来饱含期待,毕竟从事特殊教育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一直所追求的事业。但真正踏上岗位后,我才领略到现实的残酷。当我第一次到学校时,几乎要哭出声来,孩子们就像被遗弃在世界的角落里,一道铁门牢牢关着,就连抬头可见的蓝天都让人压抑。但是,孩子们无知无畏却又充满渴望的眼神给我带来了振奋的力量,就是这样的力量,让我12年来从未想过放弃。

    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聋哑学校的专职律动老师,聋生舞蹈其实是件艰难的事情,且不说个体发展和能力差异像健全人一样有优劣之分,由于聋的特性,他们大多数平衡能力弱、协调性差,更重要的是内在韵律无法通过声音刺激形成,节奏感相当薄弱。因此,在基层聋校从事律动教学的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普通舞蹈教师要多得多,手舞足蹈一堂课下来,往往都是口干舌燥、精疲力尽。

    近年来,学生就业的愿望大过求学的愿望,很多学生甚至放弃考大学而急于就业,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很多的无奈,因为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是很尴尬的现实。比如,在残疾人就业率很高的某公司,我的学生们,有从九年级毕业的、从高三毕业的、从大学毕业的,却都在同一生产线,工资待遇的差距并不大。我曾问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为什么要放弃考大学,她反问我:“老师,毕业后有区别吗?我少读几年书,还能多赚几年钱。就算是健全人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我无力回答,的确,这是多么苍白的社会现实。能够接纳他们的用人单位实在太少,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又比较单一、集中,与正常社会的融合仍然只是一个概念,他们需要更多关爱。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内心十分难过,却又无力改变现实。

    但是,学生们反倒没有我沮丧,他们面对现实的勇敢也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在网络上时不时相互留言交谈,记录、描绘着自己的生活,或感伤或开心,和健全的孩子无异。虽然特教工作艰辛,但环境相对单纯,多少还能守住一份本真。

    又一年金秋,再一次和新老学生编织着五彩的梦想,再一次和他们共同成长,守住这份简简单单的幸福感,像暖和的太阳,又能给我们一季灿烂。(作者为福州市聋哑学校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渴望减压

    ■刘春花

    两年前,我博士毕业,带着无限憧憬和美好期待踏进了高校教师的队伍。从学生到教师,当我刚站上讲台时,充满了对高等教育的火热情怀以及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神圣感。但是,时间不长,这种感觉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青年女教师的一种格外沉重的负担和焦虑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