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当真是“美丽的陷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结果显示,医学生对“未来的医学生涯”表示出不同的态度:有1/4的学生对选择医学感觉“自豪骄傲”、“无怨无悔”,这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和研究生人群;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处于“痛并快乐着”的状态,虽然眼下学业负担重、从业压力也不轻,但会坚持下去;有1/4的学生认为学医辛苦、从医更辛苦,认为“今后的路不太好走”。

    对当下的青年人而言,医生这一职业的吸引力日渐消退。一方面,现实社会中医生职业风险较大,当医生很辛苦并且待遇不高。另一方面,医学生临床技能缺乏和人文教育缺失,直接导致了在商业大潮冲击下医德失范滑坡,医患冲突愈演愈烈,让学生们望而生畏。

    用什么吸引优秀学生学医

    从招生开始就要选对苗子,同时,要加大淘汰力度,要确保培养出来的医生有好的待遇,这涉及医疗体制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

    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面对急功近利的成才环境,很多高中生在选择学校时对医科院校望而却步或者刻意回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心和焦虑。

    诸多院校开动脑筋吸引优秀生源。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学费,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高于一般专业,为每人每学年6760元;2011年降至厦大一般专业水平,即每人每学年5460元。从去年起,厦大为所有新招的医学生免除学费。今年,厦大继续为所有新招的医学生免除学费。

    今年夏季,复旦大学首次在本科招生中实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代码招生。这是自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以来,上海医学院首次实行单独招生。而实施分代码招生后,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录取的新生,申请转专业的范围仅限于医学类专业。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汪玲教授表示,推出分代码招生,主要是考虑到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国情。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本科专业时,考虑就业后收入及求学时间等因素,更多地向金融、管理等专业倾斜,同时医患关系现状等也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家长和学生“望医生畏”。实施分代码招生,旨在招到学医志向坚定的学生。

    由于综合大学录取分数一般高于医学院校,近年来部分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一些真正想学医的人踏不进这个门槛,而一些不愿学医的人被调剂学医后,最终转专业或勉强读完医科,毕业后并不愿从医。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均已实行了单独代码招生。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学医乐于做医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认为,从招生开始就要选对苗子,经过通才教育、奠定了人文素养基础的研究生才能去学医,并且要通过面试,挑选一批乐于奉献、优秀的人当医生。另外,要加大淘汰力度,要确保培养出来的医生有好的待遇,保证医务人员安心守护公众健康、保持职业尊严。

    “在美国,只有本科全优的人才能去学医,还要经过面试,确保有悬壶济世情怀的人学医。虽然学医过程淘汰率很高,但学成后待遇也很高。”李玲认为,培养合格医生,涉及人事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要打破唯学历论的晋升标准、论文导向,让医学生重视临床实践,让医学教师热衷教学。

    此外,对于“优秀学生不愿学医,就业难是主因”的看法,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招生老师有不同看法:真正就业率高的专业,学生怕苦不想去,如护理专业这几年就业率100%,刚入行薪水就超3000元,但考生不认同。社会上都在说临床专业就业难,那是因为本科生不愿意下基层。从医疗市场的角度看,我国城市里并不缺医生,真正缺医生的地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广大农村、乡镇。这些地方虽然缺医生,但是对医学毕业生却没有吸引力。

    四川达县某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王素告诉记者,她在现在的医院工作了近20年,都没有办法转正,想要有更好的发展,不大可能。

    “医学生找工作难,用人单位招人也难。”河南省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刘老师告诉记者,在商丘,应届毕业生在私人诊所打工,一般月收入为1500元到1800元,到“有编制”的乡镇卫生院,收入在1300元左右。“收入不高工作忙”,使学生宁可选择在城市里的诊所或企业打工,也不愿去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就业。

    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毕业生由于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等原因,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受招人政策、编制等因素制约,很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追求高层次人才,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错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医学生的出路问题是导致现在医学报考冷门的重要原因。中国基层缺医少药严重、社区医疗中心待遇改善没有达到预期,难以留住大学毕业生。医学报考遇冷深层问题还在于医疗体制,医改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买设备,还要让医生活得有尊严、待遇好。要做到这些,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教授袁群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的价值进一步突出,社区服务、全科医生、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随之出现,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医学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广等行业的成功人士中,不乏大量的医学毕业生。此外,大量民营医院和股份制医院异军突起,但与此相配套的制度尚未确立,再加上缺乏相关的就业指导,导致大部分医学毕业生对这些单位望而却步,与这一就业渠道擦肩而过。

    袁群认为,走出困境,有待各方努力。学生需转变求职观念,乐于吃苦、乐于从基层干起;国家应改变只重城市及大医院卫生建设的现状,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政府应进行调控,让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生,获得同样的报酬待遇;对于愿意到边远地区工作的医生,更应给予额外的奖励,使他们获得相对更高的收入,并为其业务发展创造条件。

    【链接】

    国外学医难不难?

    ●美国

    美国大学的本科没有医学专业,低年级的大学生也不必立刻选择专业,这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将来的专业志向选修不同的课程。如果有学生希望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学习,那么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修读一些与读医有关的课程,修读这些课程是报考医学院的必要条件。

    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医生,除了要过大学本科这一关外,还要过医学院这一关,毕业后还要再过住院医生这一关,前后长达10多年,这还是对普通科医生而言,如果是专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实习期限更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训练,成为医生的人大多在30岁左右。

    ●法国

    法国的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具有学习难度大、竞争性强、淘汰率高、注重临床、注意自学能力培养、注意理论理实践相结合等特点。

    其学制为9至11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2年,第一学年学期末进行第一次医学会考,试卷由各医学院命题,据成绩排名取13%至19%进入第二学年学习。第二阶段为期4年,4年结束后进行第二次医学会考,约50%通过的学生以成绩为序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进入专科医学学习,没有通过者进入全科医学学习。第三阶段分为3年的全科学习教育和4至5年的专科医学教育,学生全日制在病房工作,有工资,在医院和科主任授权后有处方权。

    ●英国

    英国本科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医疗态度,发展必要的临床技能,训练沟通技能,适应新的卫生保健模式,制定合理的教育制度,建立适当的指导体制。英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为5年,毕业后经过1年实习期后方具有行医资格,成为专科医生前还必须接受再培训。

    英国医学教育提倡早期接触临床,临床阶段与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各医学院将临床实践以不同方式整合到初期理论教学中。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观察、了解基本医学程序,培养医学生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技能,增强医学生博爱、人道的职业责任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