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促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石家庄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的建成,立即呈现出效果。

    (一)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数据中心,遵循简化、共享、动态的原则,实现以资源汇集与资源服务为中心的多功能生态资源基础平台。全市也因此实现整合计算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应用复杂性,增强存储资源的共享能力、节约能耗等目标,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灵活且“随需而变”的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从此,全市所有教师都可以通过统一的身份登录到资源平台,通过“人人通”空间上传下载资源,由原来单一“共享”变为现在的“共建共享”;同时,由于平台使用虚拟化技术和数据库的统一,使得资源的存储和访问变得更加快捷。

    (二)基于云计算的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的建成,构建了覆盖全市的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及网络研修公共服务平台。由此为全市师生提供了远程视频互动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为区域的网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精品课程网络直播、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应用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在原有录播教室的基础上,全市全力推广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目前已经达到国家提出的精品课程、学校优秀课例、优质课程的录制和推送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市级优秀课例资源库,实现优质课例资源共享的目标。

    (三)通过远程视频互动平台和“人人通”空间,将原先的教研、继续教育手段进行网上迁移,促进了教师网上交流,空间互访,提升了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人人通”空间与老师形成良性互动,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架起顺畅的网络通道。

    拓展应用 创新管理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科研深度融合

    “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最有力驱动”。

    如何让一个既有较为发达的区县,又存在国家级贫困山区县的省会城市,赶上教育信息化这趟快车,成为石家庄教育人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是不是城域网搭建好了、云平台搭建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石家庄市教育局党委多次召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后形成一致意见: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有了,就要抓应用。在应用方面,坚决不搞“一花独放”或“星星点点”,要推行“满园花开”、“全面丰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不人为地默认各县区之间的差距,要从管理和政策层面一视同仁,达到以制度促应用普及,以要求促深度融合的目的。

    ——2000年,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必修课程,开足开齐。全市做到“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检测题统一”;

    ——2001年,市教育局规定,凡是参加市级以上教学评优课的,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要现场制作课件;

    ——2002年,市教育局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所有教师必须全员参与,考核成绩计入继续教育总分;

    ——2002年,教育城域网正式开通,全市中小学均可接入教育城域网;

    ——2004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配备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内容; 

    ——2006年,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正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考科目,所考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

    ——2009年,市教育局要求,凡是参加市级以上评优课的,必须递交完整的课堂录像光盘和电子版教案,评课方式也由现场跟班式打分为主改为网上视频评课打分为主;

    ——2012年,随着机器人活动在青少年课外活动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各项青少年创新大赛也将机器人活动纳入赛项。市教育局及时做出调整,将机器人教学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制度再好,要求再严,要让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见到成效,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石家庄市教育局对此有深刻理解,也相应采取了应对措施与行动:自2005年开始,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启动了对象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的“三支队伍”建设培训工作,每年拿出专项经费为“三支队伍”进行提高培训。市、县、校三级电教、网络等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成为“三支队伍”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聘请高校教师和著名IT企业技术骨干对全市电教、网络等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新技术专题培训,使得市、县、校三级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业务和管理方面都适应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为指导一线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和推动区域内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

    另外,为了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水平,自2011年起,市教育督导室专门制定了《石家庄市现代化学校评估标准》,分硬件设施、软件应用两大方面制定出若干可量化的二级指标,对学校进行专项督导。督导过程中既看硬件设施,又看学校可用软件和学校师生利用软件的实际效果,从而大大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全市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丰富载体 搭建平台

    巩固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积极开展基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巩固和提高教育信息化成果的有效手段。多年来,石家庄市教育局积极搭建和利用各项平台,为全市广大师生提供展示交流、以赛促练、巩固创新成果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全市师生的信息化水平。

    一是依托中央电教馆、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河北省电教馆等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信息技术评选活动为契机,全力做好市级活动的筛选及择优推荐工作。如: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全国中小学生计算机表演赛、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电视展播课评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等。每一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作品前,市教育局都要在全市范围内全员发动,做到信息传达到校、学校转达每位师生,不搞特殊指定。对学校选送上来的参赛作品,市教育局专门聘请专家评审,确保将最好的作品选送至上级主管部门参选。三年来,全市共获得国家奖项110余项,省级奖项300多项。

    二是积极主动承办国家、省信息技术活动大赛。2011年至2013年,石家庄市先后承办了“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NOC)大赛”、“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儿童计算机表演赛”、“河北省第二、三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等赛事活动,成为全市教师、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为近距离地与全国全省其他地市的同行、同学们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通过承办各类基于信息技术的大赛,全市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得到了锻炼,信息技术成果得以巩固。

    三是结合本市特点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评选活动。比如:针对各县(市)区在学校信息化投入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市级现代教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并且每年都确保参评学校数,“以评促建,以评促投”,主动抓,抓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再如:针对机器人教学刚刚纳入全市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实际,市教育局提前部署,每年开展一次全市中小学生的机器人大赛,全市各县(市)区都要挑选队员参赛,2013年5月的“石家庄市首届机器人大赛”,参赛队达72支。教学与赛事的结合不仅使得机器人教学计划得以坚决地执行,反过来,比赛中得到的赛场实战体验又大大提升了师生教学激情。

    石家庄市教育局郑重承诺:“我们将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入拓展信息化应用水平,抓住我市被纳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域的契机,力争做成试点区里的‘样板’,力争早日迈进全国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方阵,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叶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