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和质量必须协调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

    质量和机会同等重要。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经历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期,但规模扩大了,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同步提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应把质量问题提到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加重要的地位上来。

    ■陶西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强壮的起点Ⅲ——幼儿教育与养护质量工具箱》指出,如果盲目扩张幼儿教育规模而不关注其质量,将不利于儿童的发展,也不会为社会带来长远的利益。

    当前,全世界的学前教育都面临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抓住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将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幼儿园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质量和受教育机会同等重要

    必须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教育投入不足造成部分地区发展目标难以实现;队伍素质不适应造成事故频发;规模迅速扩展大班额难以避免;水平差异加大引发择园矛盾激化;功能紊乱造成小幼功能异化。

    联合国教科文的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说:“幼儿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过程,质量和机会同样重要。”在幼教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同时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向孩子们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二是要向他们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教育的机会。

    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非常快。国家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办园模式不断多元,引导方向越来越明确,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国务院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计划用10年时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样的速度在世界上是比较少有的,这需要相当大的投入保障,而目前的投入还难以真正支撑这样大规模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虽然我们已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规划,但支持这个规划实现的相关的政策,如学前教育的投入体制、民办学前教育的政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等还亟待完善。目前,在各地推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包括推动园所建设的过程当中,幼儿园的功能还不十分明确。而且,由于学前教育规模发展较快,幼儿教师队伍数量和总体的素质、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随着学前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预测到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是教育投入不足造成部分地区发展目标难于实现。我们的规划提出以公办学前教育为主,这在一些原来公办学前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地方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相当多的地区完全依靠新建园来发展幼儿教育,那么以公办园为主就需要很大的投入。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原有公办园占的比例很小,一直以民办园为主体。因此,如果教育投入不足,三为主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二是由于队伍的素质不适应造成事故频发。最近一两年,“虐童”、幼儿安全事故等问题不断曝光,我们感到非常难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师资队伍的准备不足,这些事故的发生难以避免,估计可能在未来几年当中,还会有类似的事故出现。

    三是由于规模迅速扩大,大班额难以避免。我们目前规定的小班、中班、大班的班额,主要是被两类园突破了,一类是贫困地区的幼儿园,由于没有足够数量的园所接纳孩子入园,只好采取大班额,现在多的已经到了一个班60多个孩子;另一类就是好园,由于条件比较好,要求入园的人特别多,超员接收以后,原有班额就只能突破。班额实际上是世界各国教育都特别关注的问题,不管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教育质量的提高,都跟班额有关,如果以仅仅让孩子入园为目的,那么这种大班额的现象难以避免,实际上也意味着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四是园所水平差异加大容易引发择园矛盾激化。从某种角度看,有可能重复我们义务教育所走过的路,就是先加快普及速度,普及之后发现学校之间差距非常大,于是择校问题变成了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幼儿园入园也同样有这样的潜在问题,在有些地区,这个问题已经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很多人都追求让孩子进入优质园,使优质园压力很大。正如我们现在想解决择校难的问题一样,择园难问题也有可能会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五是功能紊乱容易造成小幼功能异化。虽然《指南》颁布了,但很多地方并没有把《指南》的精神完全落实在每个幼儿园的建设中去,这样就容易造成幼儿园功能的紊乱,这个功能紊乱不仅表现在幼儿园,也表现在小学。由于小学跟幼儿园的功能不够明确,都容易造成各自的功能异化。 

    协调发展才能办好学前教育

    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需要协调好目标与资源、规模与质量、需求与政策之间的关系,需要在稳步扩大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规模扩大了,质量需要做到同步提高。当前依然存在继续扩大规模的问题,但是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凸显出来。所以,下一步应该着力提高教育的质量,把质量问题提到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的地位上来。

    学前教育要协调发展,就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目标与资源的协调问题。在一些地方,发展的目标意识非常强,但资源意识比较差,对用什么资源来支撑目标的实现关注不够,以致使得目标难于落实;二是规模与质量的协调问题。在一些地方,规模意识非常强但质量意识比较差,对如何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关注不够,以致使得学前教育效益难以保证;三是需求与政策的协调问题。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有好的老师,但是关于学前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还需要完善,否则难于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所以,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促进学前教育的协调发展。

    2011年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强壮的起点Ⅲ——幼儿教育与养护质量工具箱》报告,报告认为,如果盲目扩张幼儿教育规模而不关注其质量,将不利于儿童的发展,也不会为社会带来长远的利益。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认为“进幼儿园总比不进幼儿园好”。

    为此,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拓宽投入渠道。除了增加政府投入之外,还应该大量吸收社会资金,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二是完善我们法规政策,使法规政策能保证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是稳步扩大规模,着力提高质量。要将教育提供与教育结果统一起来,将目标意识与资源意识统一起来,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起来;四是提高教师地位,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需要队伍保证。目前,幼儿教师队伍需要完善其身份、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幼儿教师队伍需要拓宽来源渠道、改进培养方式,幼儿教师的道德素养需要放在教师教育的首位。

    提高质量要聚焦于办好每一所幼儿园

    好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幼儿变好,不良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孩子变坏。把应试教育的手延伸到了学前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危险。

    如果没有每一个幼儿园的建设做基础,即使我们再有宏观的骄人的数字统计,也解决不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

    当前,加强幼儿园建设,需要把握4点:一是目标需要理念来支撑;二是任务需要队伍来保证;三是规律需要细节来落实;四是效果需要实证来检验。

    教育是一个双刃剑,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好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幼儿变好,不良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孩子变坏。把应试教育的手延伸到了学前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危险。有人说:“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的,但是不良的教育最后会使他们变成赝品。”所以,我们应该警惕不良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同质化、大龄化、专门化等倾向性问题,要防止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主要表现为过度的早期智力开发、过早的优势智能定向、过量的单一兴趣培养、过重的学科知识学习。这些实际上都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特征。

    当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背后还有很多原因:一是机制因素。由于想择校进入优质小学的人太多,这些小学就采取了面试的办法,面试的问题基本上还是属于知识类的问题,使得很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教知识;二是理念因素。在理念因素上给我们干扰最大的就是所谓早期智力开发。这种早期智力开发学说,实际上已经被证明是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三是品牌因素。有一些幼儿园提出种种忽悠人的小学化的口号,就是为了打出幼儿园所谓的品牌;四是惯性因素。一部分地区单独设立的幼儿园不多,学前班开设的比较多,而学前班基本上是按小学的模式教学。还有一些地区把小学的多余的教师转移到学前班来教,转移到幼儿园来教。这些教师习惯于在小学的教法,也容易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因此,幼儿园应该坚持自身的核心价值。每个孩子都重要,每个孩子都健康,每个孩子都快乐,应该是幼儿园着力提高质量的重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