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组阁”能否倒逼去行政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组阁”:撬动最难突破的“人事权”

    按照镇江市教育局的设计,自主管理试点校明确之后,校长们就要开始“组阁”了。从全国各地简政放权的尝试反馈情况看,“最难突破的往往就是人事”。怎么进一步把用人权下放给学校又让镇江市着实费了一番心思,但教育局党委形成了一个共识——“决不能因为用人权的问题,让这轮简政放权的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试点成为鸡肋。”

    “‘校长组阁’并不是变成校长一人说了算,要经过严格规范的选拔、竞聘程序,体现科学、民主、公平的原则。”镇江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黄法祥介绍说,校长要向市教育局党委呈报“组阁”工作方案,明确职位、职数、条件、时间、方法、步骤等,“这里教育局要发挥考核监督的职能”。

    经过几个月的自主管理探索和实践,镇江市外国语学校率先在全市启动了“校长组阁制”试点工作。这么多天的自主管理已使潘晓芙十分清楚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管理人才。

    她很快拿出了一套内容翔实、针对性强的“校长组阁”工作方案,因为其严密细致,便于操作,迅速获得上下一致认可,得以推行。在潘晓芙设计的这套方案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与“校长组阁”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去行政化的色彩非常强烈。

    这所“破冰校”,首先进行的是一场对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的满意度测评。与以往不同,这次的测评既是民主评价也是民主推荐,结果作为拟任人选的重要依据,“教师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当家做主,整个过程所有人都很认真,没有人再把这个当作是走过场。”

    潘晓芙的视野十分开阔,既面向本校教职工聘任副校长和中层行政干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和自荐,让本学校的教师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拓宽选拔途径,向市属学校招才纳贤,鼓励校外具备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竞聘副校长。经过选拔、公示、教育局党委审核,朱燕、陆铁松、骆晓军、汤海四人成为首批潘晓芙“内阁成员”。

    “选聘的副校长和中层行政干部,并不是进了‘保险箱’。”赵珏强调,为了让“校长组阁制”实至名归,这次聘任的副校长和中层行政干部的任期,与校长任期一致,每届任期3年,校长任期届满,副校长及中层行政干部任期自行结束,“同时全校教职工对副校长和中层行政干部每学年评议一次”。

    根据规定,10名以上教职工可联名在每年寒假第一周提请校长启动评议程序,并对副校长和中层行政干部予以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票数达到全体教职工1/3以上的,校长可以将其解聘。这相当于给新“内阁”上了一道“紧箍咒”,“民主的意味呼之欲出”。

    “副校长和中层行政干部因重大突发事件造成一定影响或个人违法违纪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校长应当直接解聘其职务。”赵珏进一步说,既然是校长来“组阁”,当因解聘、调动等问题,副校长和中层行政职位出现空缺时,校长就有权指派人“入阁”。

    “组阁”带来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正能量”是令人惊喜的。“校长‘组阁’能按教职员工的需求,纳入各具特点、志同道合的人才,让他们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潘晓芙说,这些人员对学校文化了解,愿意继承、创新,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愿望,管理活力比以往更强了。

    陆铁松原是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因女儿在镇江外国语学校上学,陆铁松了解了该校的“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他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发现这一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信自主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萌发了想投入这项教育改革的愿望。

    这次如愿被聘任为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后,陆铁松如鱼得水,很快融入了新的团队。他系统地研究“合作式课堂教学”的理念,把学校办学理念、校长决策通过精细的管理落实到位,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感慨地说:“一所学校要办好,必须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规定动作’,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要做好‘自选动作’,创出学校的特色品牌。”

    陆铁松等新聘的副校长上任后,对普通教职工带来的震动非常明显。大家看到了希望,工作劲头十足。

    中小学简政放权,尚有瓶颈待突破

    “校长组阁制”为学校去行政化改革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套制度之下,一个效率高、凝聚力强的班子很容易就能组建起来,但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从镇江市的实践来看,自主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学校不断调整、适应、完善。

    跟国内其他试点地区一样,校长们有了一定的自主支配权,但对镇江市教育局的文件该怎么落实,哪些会议应该参加等,校长们把握起来还有一定困难。“有时因工作忙,想不参加局里的会议,但又有思想顾虑,怕学校工作与教育局脱节,怕主持会议的领导有想法。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磨合期,还无法一下子做到位。”龚双明说。

    目前,镇江在用人权方面跨出了可喜的一步,“校长组阁制”让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以及普通的教职员工都看到了希望,也大大激发了学校的活力,这是国内其他地方难以做到的。但话说回来,教师的人事权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放得开。“目前,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只能在一所学校范围内,无法在更大的区域调配。”潘晓芙说出了“组阁”面对的难题,“人事权、财权不在校长手上,容易被束缚手脚,成为学校自主管理的一个瓶颈。”

    在镇江,自主管理并非仅仅针对3所改革试点校,大部分学校都或多或少参与其中。丹徒高级中学校长蔡鹏说:“如今教育局还权于校长,对校长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安排需要校长来统筹,遇到问题需要校长来解决。如果校长不能及时转变观念,适应自主管理的新要求,教育质量就会得不到保证。”镇江市第六中学校长张鹏则认为:“自主管理并非简单地抓权,不是摆脱教育行政部门单干,相反是要把上级的要求自觉与超前地落实,并针对目前的薄弱环节固强补弱,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管理者更多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教师的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这些观点基本赞同,他认为,镇江在国内中小学简政放权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但他坦言这个层面的人事权解放之后也要面临着更多的实际问题,“校长缺乏财权,难以建立相应的绩效体系,会很大程度上妨碍组阁制的工作效能,让想干事、敢干事的新提拔人员干了事却无法在工资、报酬上予以体现。”

    “更麻烦的是,副校长跟中层的任期是随着校长走的,如果这一届校长干得好,在中国社会独有的文化之下,这一批副校长跟中层是不是做得到‘能上能下’呢?”储朝晖说,从目前看镇江还需要建立一套“弹劾机制”,让这些选出来的校长拥有一群“反对派”,允许不赞成他的人存在,并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防止因竞聘选举产生“派系斗争”。

    储朝晖认为,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政校分开依旧是方向,包括外部制度空间与内部空间尺度两部分,说穿了就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使学校拥有人权、财权、决策权”,其方向是让学校不再是行政机构的下属,而是相对独立自主的法人社团;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调节,而不能再对学校发行政指令。

    在镇江,“校长组阁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倒逼机制,让校长们将自主管理的压力转变为工作动力,张全宝说:“经过校内讨论,我们‘组阁’也不是自由化管理,不是随心所欲管理,而是要校长、管理团队腾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按学校规律运转,按规划建设学校。”

    这样的情况,让镇江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信心大增,上下形成了强烈推进改革的共识与氛围。“人都有依赖情绪,学校建设也如此。可客观环境摆在那儿,实行自主管理后,教育局这根拐棍指望不上。久而久之,倒养成了学校自立自爱自强的意识,各种长计划、短安排都是心中有数,校长们就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丹徒区教育局局长曾明泉说。

    赵珏更是自信地说:“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认准了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