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的表意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敏

    汉字是表意文字的代表,表意性是它区别于英文等表音文字的本质特点。

    早期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等,以象形字、会意字为主体,表意特点比较直观,有些字如同图画,一看就能明白。秦汉之后,汉字发展进入今文字阶段,代表书体是楷书。虽然今文字与之前文字的形体有巨大差异,然而却未发生过质变,依然是表意文字,但它的表意已经由以图画表意转变为成熟的以符号表意,需要从文字的体系性和文字符号记录语言的功能来理解。

    以楷书为代表的汉字今文字,利用已经形成的基础汉字字符作为部件,构成新字。这样,具体到某一汉字,当它作为新字的基础部件(及其变体)出现时,其文字要素(形音义)在构成的新字中得到继承和延伸。由此,新字在构字阶段就与既有汉字体系建立了紧密联系,纳入了汉语字义系统。这种系统的表意性意味着汉字的体系性、汉字与汉语结合的紧密程度都得到了提高。

    当然,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而是在汉字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形声造字法就充分显示了汉字表意性发生的这种变化。现代通用汉字中,形声字已占90%以上,对形声字本质特点的判断,可以说也就意味着对现代汉字本质特点的判断。

    简单来说,形声字采用形符和声符构字。形符所表示的“义”通常是一个大概范畴;声符提示这个字的读音,通常以韵母读音相同或相近为基本条件。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均来自既有汉字,与汉字承载的字义联系紧密。同时,形声字的表音很大程度上并不准确,即使在造字之初,声符的读音与所造新字的读音就常常并不完全一致,声符的选择也并不唯一,这与随音赋形的表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形符所标示的字义范畴则基本固定,也就是说形声字的形符的示义比声符的表音作用更为稳定。楷书以来,以形声字为主要方式的汉字构形规则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化,形声字所代表的这种系统表意特点也没有太大变化。

    近些年有研究者对《简化字总表》的简繁字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显示,《总表》中的简化字绝大多数有历史基础,也遵循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例如《总表》一二表的字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已经存在的,类推简化的偏旁有草书等字体为依据。这说明简化汉字并未背离汉字体系,事实上,过于背离汉字体系的简化也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

    (作者系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汉字与汉语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文字学会副秘书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走出“诺奖情结”     下一篇:文化速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