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坎上
■耿加胜
许多新手教师在班级管理时都会感到困惑——怎样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但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本身就缺乏科学性: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的目标不应是“实现自己的管理需求”,而应本着激发幼儿自我管理意识的原则,用游戏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实现。幼儿教育绝对不是“小儿科”,和幼儿有效交流要建立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面了解之上,要将“只想让孩子听我话”转变为“反思自己该如何对孩子说话”。
贴近孩子生活的正面引导胜过批评说教 用提问激发孩子思考
事件:点心环节的“叽里咕噜”。“是谁在那里‘叽里咕噜’的?”这是在幼儿点心环节,或者是安静看书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说出来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缺乏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当发现孩子的“违规”行为时,我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想办法让孩子安静下来。我总是试图“超出”孩子的音量,让孩子立刻安静下来(这样的“方法”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似乎我的音量总是在不断提高。我像十个手指头按跳蚤一样——你不要说话,他不要说话。我感觉累,孩子也无所适从。
反思:显然,这样的我,没有定位好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当我在和孩子大声“比音高”时,其实自己已经和孩子“搅和”在一起,互相也不明白对方的心愿和意图,更不愿意帮助对方实现彼此的想法。我应该给自己正确地定位,用正面的语言、肢体信号或者是小游戏,引导孩子安静,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又启示我们,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教育的价值:晨间锻炼、用餐、就寝、散步等都是与幼儿的生活直接有关的。语言,作为幼儿教师与孩子们在一日沟通中的重要工具,若能与孩子的心灵碰撞,想必一定能打动孩子,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真教育”。
就像一开始的例子,当孩子用点心“叽里咕噜”时,我们可以说:“有事情要商量的话,我们可以吃完点心后再聊聊。边吃边讲话,会呛到的。好吗?”总比“是谁啊?吃点心时,不许讲话”更能说到孩子的心窝里。
又如,中班的孩子活动能力较小班明显增强,一些危险动作也随之而来。当我发现班级里面有许多孩子都喜欢跪在椅子上时,我先是用语言提示:“请坐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还是有孩子跪在椅子上。于是,我灵机一动,与孩子讨论,身体的什么部位可以碰到椅子。孩子说:“头、手、腿、脚、背、屁股。”我追问:“上课的时候,你觉得身体的什么部位靠近椅子比较合适?”孩子说:“屁股。”我和孩子一起总结:“这样坐,最神气。其他的坐姿不安全,万一摔倒,老师会担心的。”
孩子“自我管理”胜过“老师管孩子” 把话说得可“测量”
事件:“吃饭时保持桌面干净。”什么叫干净?尽管教师在催促、检查、提醒,可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有一天我说:“什么是吃饭干净呢?你检查一下,地上和桌上的米粒超过10粒,农民伯伯会伤心;有5粒,老师会伤心;3粒以内算比较干净,没有米粒我送他1个大拇指。”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在小心翼翼地吃饭,并且边吃边看碗的旁边是否掉米粒了。
反思: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教育的价值,教师应把抽象的概念回归具体的生活,让孩子找到自我管理的根据。数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让数回归生活,“生活化”的数量,有时更直观、易操作。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运用简单的数量来精确引导孩子。
比如,可以让孩子“量一量”声音。中班孩子已经可以分辨乐音和噪音的不同,也知道噪音的危害,但总是不时地给教室制造点不必要的吵闹。我问“知道什么是噪音、什么是乐音,对吧?”孩子说:“对。汽车开过时候的声音、看书不安静的声音、尖叫声都是噪音。”我说:“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手摸摸你的耳朵。量一量,你的耳朵有多长,这就是你们的耳朵能听的最大声音。超过耳朵长度的声音,也许就会使人不舒服了。”此后,我不再使用口令让孩子安静下来。当我举起手指,用大拇指和食指组合的距离,来告诉孩子他们是不是制造了太多的声响时,孩子会认真地开始检查自己了。
又如,让孩子走路时不要落下小朋友。一问孩子,走路的时候能不能推人、要不要掉队,孩子的回答肯定是“不能”,可就是不能落实。于是,我解释:“排队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用手自己量一量,前后两个人空一个小拳头的距离。”于是,满眼都是“小拳头”。“走路的时候,前后的小朋友之间的距离,”我两手手心相对,两手心相距为小朋友的一个肩膀长,“不能超过这个距离,也就是小朋友肩膀的长度。如果你偶尔不知道,老师会用两只手来提醒你,是不是掉队了。”孩子立刻开始研究肩膀到底有多长……
其实,像这样的小游戏,我们还可以想出更多。既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我们不妨一起和孩子“量一量”这个世界,做一个有“度量”的教师。
生动的要求胜过抽象的说教 管理要求也可情境化
事件:声控炸弹。中班孩子已经很会“闹腾”了,有时候教室里都是吵闹声。我说:“我准备在每个人的嘴巴里装上一颗‘声控炸弹’,当我们的噪音达到一定的程度,你们猜猜看,嘴巴里会发生么事情啊?”孩子说:“爆炸。”并且有孩子已经捂住了自己的嘴巴,一脸惊讶。我说:“好,我现在是灰太狼先生,我要来装炸弹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有的小朋友捂着嘴巴,嘴角还露出调皮的微笑。其实,孩子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游戏的情境中,孩子们相信是真的。关键是,教师的语态要生动有趣,不能恐吓孩子。
反思: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我们一直在寻找与幼儿相处的最佳方法。例如,在班级管理时,希望采用的方法既要有趣,不伤孩子自尊心,又能激发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跟大家一样,我也一直在努力。
又如,活动中,有孩子身体坐在椅子上,不停扭动(不是身体不舒服)。活动结束了,我说:“看来老师需要在某些小朋友的椅子旁装个椅子牌警报器,当他‘欺负’我们的小椅子时,警报器就会立刻拉响。好了,我现在是销售部经理,请问,有谁需要这样的设备?”孩子说:“我不要。”还有的孩子则用沉默的方式“谢绝”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我们每个教师都可以举出更多。有了情境,就更容易让孩子感觉到教师的要求。在游戏化的情境中,教师的语言会变得特别有趣,并且,中班的孩子们一定可以判断出,那只是教师“骗骗”他们而已。
工作至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我发现,要想与孩子有效交流,先得学会怎样跟孩子说话。教师机智灵活的语言,有时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展现教育的正面价值。(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新梁溪实验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