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力:我们中国自己的话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发展势头致有些人焦躁不安??CFP供图

张立文

    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的概念,并启动了国际与国内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然而,国内也有一位知名学者,他毕生致力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并于最近率先提出了“和实力”的概念,从而向世界阐释国家实力研究的“中国话语”。这位学者就是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立文教授。为此,本刊就“和实力”话题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跟着西方讲软实力,没有太大意义

    记者:张教授,您一直致力于在国内和国际传播和普及“和合”文化,如今您又提出“和实力”这个概念。和实力的提出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张立文:首先,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我国一贯地处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我国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战略思维,以及我国在一切国际争端和冲突中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的严正立场。其次,我们试图用中华民族自己的话语来概括和阐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同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实力这个概念能够很好地体现国际的核心话题和当前的主流趋势。再其次,和实力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中国自汉代以来“和亲”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最后,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话语,和实力正是根据这一需求而提出来的。西方国家强调软实力的背后是其政治价值观,我们的政治价值观与他们不同,所以特别需要我们自己的话语。

    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的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您提出的和实力与软实力有什么区别?

    张立文:1939年,英国著名学者卡尔(E·H·Carr)认为,国际权力格局分为三种——军事权的威慑力、经济权的收买力以及话语权的吸引力和舆论控制力。据此,约瑟夫·奈按照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将前两者称为硬实力,后一种称为软实力。后来,希拉里提出了巧实力,主张软硬兼用。其实,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更具中国气魄。

    然而,尽管中国引进了软实力的概念,也努力地理解运用,但后来约瑟夫·奈在美国“外交政策”网站上发表题为《中国和俄罗斯不了解软实力》的文章,等于否定了中国对软实力的理解。因此,这种情况下,我们跟着西方讲软实力,没有太大的意义。 

    和实力是对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的超越,是从整体高度看一个国家的实力,是一种综合国力。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3种基本资源,分别为该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 

    从文化上看,西方的文化,例如美国是以斗争为核心的价值文化。他们把真理和谬误、善与恶完全对立起来,所以从古希腊到黑格尔,都是追求事物背后的统一性。我们则不同,强调“仇必和而解”,主张一切问题、冲突都通过“和”来解决,主张“和实生物”,强调包容,而且,强调事物的多元化,各种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事物和合起来而生万物。

    从政治价值观上看,软实力蕴含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并向世界推行它的价值观,但实际上造成的是水土不服。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宣扬“我的民主价值观跟你们是一样的”,把世界分成“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并对“非民主国家”另眼相看。应该看到,约瑟夫·奈作为美国情报部门昔日的头目,其软实力背后的政治价值观非常明确。如果不了解这些就跟着讲软实力,显然是有问题的。 

    从外交政策上看,无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和谐世界,我们一直都在主张和平外交。然而,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是“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两个标准,并利用各种手段颠覆一些“非民主国家”,而我们在国际上推广和谐世界理念。

    和实力是军事、经济、文化和制度的和合,缺一不可

    记者:您能否对“和实力”这个概念进行详细解读,其包括哪些方面?

    张立文:和实力是指军事、经济、话语、制度等实力的融突和合,以及其在融合的实践交往活动中和合为一种新实力的总和。

    很明显,和实力是军事、经济、文化和制度的和合,缺一不可。没有军事力量作为后盾,话语权就没有力量,腰杆子不硬。没有经济作为基础,话语权的底气就不足,话语没有分量,人家不理你,等于没有话语权。没有制度的保障,军事权、经济权、话语权也无法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实力强调军事权的后盾功能、经济权的基础作用、话语权的精神指导作用以及制度的保障作用。将四者和合起来,能够发挥其效能,促进综合国力提高。

    和实力的“和”表示多元冲突的整合和包容,而不是二元对立的冷战思维。和实力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维。软实力的目标是为了推行民主价值观,而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必然导致其独断专行,即对所谓的“非民主国家”采取制裁等方法。和实力的目标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是为人类谋福利的。而且,和实力的实践形式是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记者:那么,和实力能否替代软实力?

    张立文:当今世界,人心所向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不希望战争、动乱和对抗,战争和动乱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遭殃的。和实力是从人类的长远利益考虑,也是从人类的永续发展考虑。因此,从长远看,和实力一定能代替软实力。当然,如果软实力转化为和实力的一个层面,还可能得到发展。

    同时,和实力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个和谐世界。我们现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软实力要推行其民主政治价值观,必然会引起所谓的“非民主国家”的反感,容易制造动乱。

    记者:和实力哪些方面是我们当前最欠缺和最需要“补课”的?

    张立文:从整体来看,我们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是比较落后的。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然落后,军事力量有待加强,文化影响力虽然在增长,但远远赶不上西方。因此,我们首先应把自己发展好,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要大力宣扬中华民族历史上“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前的和平政策与和谐世界理念。历史上,我们并没有像西方发现新大陆一样掠夺资源、贩卖黑奴和实行殖民政策。现在,我国经济强大了,但并不会走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因此,必须宣传我们一直坚持的和平外交思想,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并努力使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目前,一些周边国家,为了平衡与中国的发展,拉美国进来,而美国也正想重返亚太,所以挑起了很多争端。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应有高度的智慧,并制定长远的战略措施。为此,可以借鉴先秦的纵横家、兵家、儒家、墨家的做法,在多元利益差异的复杂情况下游刃有余,化解冲突,并能坚持原则。

    和实力属于中国话语,需要建构中国和实力学派

    记者: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看,和实力的影响力在哪里?

    张立文:过去,由于中国的强大,在东亚形成汉字文化圈,或称儒家文化圈。中国古代在文化上的影响力深远,并表现为亲和力和凝聚力,甚至西方的思想家对我们也极为尊重,如伏尔泰等。但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思想家对中国的印象一落千丈,中国的文化影响力降低了。然而,其影响仍在,例如被誉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就是靠“《论语》+算盘”,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约瑟夫·奈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文化对软实力就有很好的理解,虽然没有这个词”。他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就颇具吸引力,例如社会和谐、礼仪、孝道、同情原则等儒家价值影响力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国际著名学者埃米·扎尔曼曾强调,“进入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全球设备和媒介等因素,世界形势已与以往大不相同,单纯用硬实力、软实力的概念来处理国际事务已不合时宜”。因此,和实力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是符合现在世界的发展需要的,反映新世纪的新变化,易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首要价值和思想精髓。在现代社会,借助于家庭、学校、社会、传媒、影视、网络、报刊等,可以在人与自然、社会、心灵、文明间传递和合文化的价值和思想,有助于建设和谐人际、家庭、校园、国家、社会和世界。

    和实力是一种和合架构的最佳实力。由于全球化、网络化,世界各个国家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性和不可分性增强。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冲突所产生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冲突所产生的贫富不均、战争、恐怖等,人与人的冲突所产生的道德危机,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危机,都需要通过和平、合作来解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课堂搬进园博园     下一篇:网络谣言的 文化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