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教师专业结构更合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纪秀君 10月31日 发自山西吕梁临县青凉寺乡

    吕梁临县,沟壑纵横。

    穿过一道道山沟,在依山而建的古老窑洞与现代平房的错落掩映下,青凉寺乡青凉寺寄宿制小学并不显眼。

    然而,一进校园,大幅彩色壁画夺人眼球,“拥抱自然”、“崇尚经典”,甚至连厕所外墙也绘成了“热爱科学”主题。

    这几抹鲜亮的色彩来之不易,一切还要从校长李华明引进的美术教师说起。

    青凉寺寄宿制小学由附近几所小学于2011年合并而成,也是目前乡里唯一的小学。李华明2012年走马上任,合并时有一些教师内退、落聘,最后只留下50余名。虽然教师数量足够多,但专业结构不合理一直让他头疼。有的教师有艺术或体育特长,就承担了音乐、体育、美术的教学任务,但都不是“科班出身”。

    这两年,学校陆续引进了几名新教师,情况才略有好转。特岗教师王祥如今年年初来到学校,是目前学校音体美教师中唯一“科班出身”的。

    王祥如来后,校园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大幅彩色壁画、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办公室挂着的山水油画,还有她带着学生在校园一角面朝大山写生的情景,对乡村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上午11点10分,一年级学生美术课。课前简笔画环节,王祥如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幢大楼,竖起烟囱,打开天窗,画上网络。”随着王祥如在黑板上画出的大楼、烟囱、窗户、网络,孩子们争相猜出房子、菜刀、手机等答案。接下来的“我在空中飞”绘画主题,王祥如让孩子们想象太空中有什么,然后画下来。

    “以前的美术课,老师放个杯子让学生照着画,哪有这么多想象和思维拓展的空间。专业的老师就是不一样!”李华明对记者说。但是,想起体育课,他又不禁叹气,“这是学校的软肋啊”。

    下午3点多,秋阳高照。在青砖铺就的运动场上,二年级的五六十个孩子排着整齐的方队,边喊口号边做体操。孩子们声音响亮、姿势认真,两遍体操做下来,又开始做眼保健操。之后,孩子们大声唱了两首儿歌,就这样结束了这节45分钟的体育课。

    56岁的体育教师郭金泉告诉记者,二年级学生做体操还不熟练,两遍体操用去了这节课的一半时间。要是有时间,他会带孩子们做丢手绢、钻地道游戏。如果是高年级学生,会组织跳绳、踢毽子、50米跑、篮球和羽毛球运动。郭金泉是学校唯一的体育教师,过去在村小教30多个学生,什么课都带,现在学校6个年级的体育课都是他在教。

    然而,让李华明最发愁的是学生越来越少。去年9月入学前,全乡一至六年级适龄入学儿童应有1114人,但实际在校的只有310人,加上外乡镇来的148人,学校现有学生458人,而明年即将入学的本乡孩子只有30多人。

    “现在400多人还好运转,以后200多人怎么办?”想要吸纳专业教师,更是奢望。想起学校发展面临的种种困扰,李华明不禁自嘲,校长就像舰载机,在刀锋上舞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