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卡的进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解决资金软肋是关键

    随着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和校内功能持续深化,必将造成项目运营维护费用更加庞大。

    苏州教育E卡通由苏州市教育局、苏州移动公司、东大智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设,并共同成立苏州教育E卡通管理培训中心负责项目管理。其中东大智能与南京鑫三强公司合作成立了苏州埃涅加克公司,专门负责E卡通建设与运营维护。截至2012年年底,苏州移动公司累计投入1770万元(不含专网线路投入),埃涅加克公司累计投入1148万元(东大实际投入约1100万元)。

    “教育E卡通现在完全是一个公益性项目。目前教育E卡通所有服务对学生全部免费,也没有收取卡片押金。因此,该项目几乎无任何收益,但这个项目要进行下去,运营维护的费用必不可少。”陆琪说。

    由于项目长期缺乏收益,埃涅加克公司的运维费用都是采取向东大公司借款的方式。从2012年12月起,东大智能停止了向埃涅加克公司借款,导致埃涅加克公司已无运转经费,拖欠员工工资2个多月,2013年以来人员流失率达60%。

    而当初在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及备忘录时,相关负责人曾设想通过平安短信、亲情电话等增值服务和卡片押金所带来的沉淀资金收益,来满足运营维护需要,但这些资金并没有实现。

    不管是原有项目的维持还是教育E卡通新功能的开发,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教育E卡通所有校内和校外、规划内和规划外的服务都是免费运营维护的,随着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和校内功能持续深化,必将造成项目运营维护费用更加庞大。

    为了让项目一直有效地进行下去,有专家建议教育E卡通运营维护费用可以分为校外和校内两个部分。校外包括维持公交、轨交、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等功能所需的费用以及发卡费用,校内包括维护学校内部考勤、消费、门禁等校园一卡通功能所需的费用。各市(区)校内功能的运营维护费用由各市(区)承担,校外和直属学校的运营维护费用由运维方承担。

    同时,专家还认为,既然教育E卡通已经成为公益型项目,那么企业从中获益已经缺乏可能性,因此政府有必要提供资金支持。教育E卡通免费公交、免费轨道交通、图书馆借阅等功能都深得学生、家长的欢迎,社会各界对E卡通也是好评不断。在实现这些功能、与各方技术对接时,各方都获得了财政资金的支持。如轨道交通80万元,智能公交10万元,图书馆20万元。公交公司、轨道交通和图书馆通过E卡通提升了客流量,也都从财政获取了大量的额外补贴。因此,运维方面有必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

    大规模推广的“尴尬与灿烂前景”

    与大学生不同,很多中小学生对刷卡消费的依赖并不大,尤其是小学生,卡的最大功能竟然就是“考勤”。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缺”的尴尬,成为其大规模推广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教育E卡通对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4)班的卢文欣来说,并不实用。因为年龄小,上学放学都是爸妈接送,图书馆也不经常去。卢文欣用稚嫩的语气告诉记者:“这张卡我们一入学就发了,妈妈说,现在这张卡用不太着,等以后上初中了,就很有用了。”小朋友奶声奶气的寥寥几语,却说出教育E卡通最尴尬的“功能定位”。

    与大学生不同,很多中小学生对刷卡消费的依赖并不多,尤其是小学生,卡的最大功能竟然就是“考勤”。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缺”的尴尬,成为E卡通大规模推广并为家长普遍接受所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在每张教育E卡通背面都有使用须知,其中说明:本卡具有学籍管理、学习、考勤、社会实践、亲情电话、校园消费等多项功能。但是,教育E卡通原先所承诺的平安短信、亲情电话功能并没有运行,这使得家长对教育E卡通颇有微词,“没有其他功能,那这个E卡通就相当于一张公交卡,本来乱七八糟的卡就够多了,又来一张卡。” 

    这样的教育E卡通难免让人想到“苏州通”。10年前,“苏州通”问世之时便喊出“一卡在手,走遍苏州”的口号。但在2010年8月正式运行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中,根据公共自行车管理方的要求,借车的个人或团体都需办理自行车卡,其中,个人卡需交200元押金并充值100元方可消费。消息一出,有人挖掘出一个隐在其中的命题:既然都是公共交通、服务公众,公共自行车为什么不直接借助现已运营良好的“苏州通”卡,少给百姓带来“多卡缠身”的烦恼?

    另一方面,据苏州电教馆副馆长汪磊介绍,E卡通作为一种载体,用于身份认证、金融流通、信息交换,具有很好的社会拓展价值,在设计之初曾预留了很多功能接口,比如社会实践方面,以后学生进电影院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进少年宫学习等都将用到教育E卡通,“不过在实际运行中还需要慢慢地接合这些缺口,目前都正在慢慢谈”。

    “仅靠教育部门跨系统向外推应用,难度很大。”汪磊坦言,这个谈的过程可能真的会比较“慢”,因为目前苏州普遍采用的市民卡即“苏州通”是由苏州市政府补贴的,委托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在运营,教育E卡通今后要想整合多个功能,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取得苏州市的支持,成为市民卡的一个子卡”,这样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虽然需要突破重重困难,汪磊对未来仍旧充满信心。在现阶段,一卡通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苏州教育E卡通也已经正常运行两年,并且采用了开放的标准,既满足了不同产品之间的竞争需要,又能使得各家产品相互兼容,要想融入整个市民卡体系,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壁垒。

    苏州经贸学院信息中心主任陈志峰分析说,E卡通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困难有三个:一是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二是缺少对各个城市具有约束力的联盟;三是没有可靠的运行保障队伍。

    陈志峰认为,目前苏州教育E卡通已经建立起一个符合行业规范的教育E卡通实施标准,“这是教育E卡通目前最大的优势所在,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推广意义,前景良好,而且完全具备与其他卡类融通谈判的资本,能达成大规模应用的目的。”

    与汪磊的观点一致,在陈志峰眼里,E卡通未来的发展将趋于更加方便用户,即一卡多用,卡片存在形式多样化。除了将其作为身份认证的凭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之外,“卡片存在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指纹、虹膜、人脸等个体生理特征,也可以作为卡片这种物理载体来使用。”陈志峰说。

    正因为如此,苏州E卡通在现今的大数据时代,其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据汪磊介绍,目前,E卡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如学生个人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可以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大数据研究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对学生借阅图书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学习成绩与阅读之间的联系;对学生乘车的习惯进行分析,得出其参加外出活动的规律;对学生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其公益行为情况如何。

    “有一次一个家长找到我们,说孩子走丢了,希望我们能帮忙调出孩子数据,然后联系公交公司,明确孩子上过哪辆公交车。之后通过追踪,最终警方找到了孩子。”汪磊回忆说,E卡通是开展大数据研究的基础,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设E卡通,将为相关部门进行大数据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改进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汪磊满怀憧憬地表示,配合苏州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教育E卡通前景非常广泛,不久之后也许可以到这样一种程度:我们在后台了解到学生每天吃了什么菜,有没有不卫生、是否偏食,“因为苏州曾经开发了一个肉菜溯源系统,可以追踪到学生食堂的每一个菜,我们只要查看消费情况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