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手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9-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时候,一个精准的概念可以更好地引领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抵达要去的地方。“习育课堂”就是这样一个体现了陈中实验学校课改愿景的校本化表达。

    习育课堂聚焦于以下两点:一是学过之后要不断练习、实践、应用,习是学的深化,“学”与“习”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学”;二是把学习的内容通过强化练习,逐步变成一种可以自动化运行的习惯。

    习育课堂坚持素养为本,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实现教学转化,是习育课堂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兼顾知识的收获与素养的习得,既要有一堂课的短线目标,又要有学科素养的长线目标。

    习育课堂是放大“习得”的过程,在“习”中实现育的功能。“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学的知识立即应用,24小时的平均保持率达90%。所以,习育课堂强调体验与应用,强调以学生“习得”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师从原来的讲授者转变为“助学者”,进而从“助学者”升级为“助习者”。如此协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有质量的思考、有温度的习得。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育课堂一定是充满了“设计感”的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将转化为“设计师”,这样的设计师必然要完成“四个转化”,即将知识本位的内容转化为素养本位的内容,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和习的过程,将长线目标与短线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测的评价标准。但这并不是要求一堂课要承载可以无限容纳的目标,而是要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让目标“瘦身”,真正实现“少即是多”的教学效果。

    习育课堂强调课堂是“练习习惯”的地方。练习自学的习惯、练习表达的习惯、练习倾听的习惯、练习合作的习惯、练习质疑的习惯……当教学从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个习惯的培养做起的时候,教学的本义便不再被悬置。

    习育课堂的“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它有一个相对完整的链条,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衔接,还包括课内与课外的协同。“课前习”强调路径与方法,“课中习”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习”观照作业设计的价值。(褚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