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叙事爱是唤醒学生心灵的密码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本分,但在年深日久的工作中,这种感觉却离我似乎越来越远。 有一次,我去一所薄弱学校参加优质课比赛。走进陌生的教室,看着三三两两走进的学生,坐下后依然旁若无人地聊天嬉笑,顿时心凉了半截。但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陶行知的那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是啊,不要忽视学生的情感,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课堂上,面对我的提问,学生表情是游离而漠然的,没有人主动回答。我直接请学生站起来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在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我充分赞赏了他的答案的合理部分,并顺势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上课前,你们班主任就告诉我这是一个思维很活跃的班级,果然如此!”那一刻,我看到学生眼神里有光。接下来,我分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讲,我适时加以鼓励,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效果特别好。 这次教育经历让我明白:老师的爱可以表现为包容、尊重和赏识,学生需要爱,就像植物需要向着太阳成长!为师者不仅要给予学生爱,而且要善于爱学生,要唤醒学生成长的动力和信心。 去年春天,我无意中发现,一个女生挽起袖子的手臂上有着一道一道的刀痕,我立马找她到办公室询问。我仔细端详着她的脸,原本圆润的脸变得蜡黄,黑眼圈中一双无神的眼睛,遂想起这段时间以来她的状态总是萎靡不振。这个孩子来自离婚重组家庭,我猜测是不是家庭问题导致她进行自残行为。经过一番询问,女生的心扉慢慢打开了。果然不出所料,从她的叙述中我找到了原委,她的父亲刚刚再婚,因为离婚,总觉得亏欠孩子,于是对她有求必应。这样畸形的爱导致父亲一旦管教她,就会招致她的怨恨。女生在自怨自艾中,就会用自残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我与女生的父母取得联系,得知这一情况后,她的父母非常吃惊和紧张。显然,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偏执于家庭破裂的事实,将一切失当行为都归因于此,从而丧失了体谅家人之心和自我反省之念。 怎样对症下药,治好这个女生的“心病”呢? 在那周的班会课上,我以讲周记为名,特地挑选出几篇周记在班级里读。其中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到她口角生疮,母亲给她上药的瞬间。她写道,平日里她和母亲总是一言不合就斗嘴,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而最近她的嘴角因上火而发炎了,妈妈一边数落她乱吃东西,一边拿来药给她抹,嘴疼也不忘回嘴的她,在妈妈上药的轻柔动作中感觉到一阵阵舒服,同时也觉察到,“刀子嘴”妈妈背后的爱其实一直都在,从而明白爱之深、责之切。 读完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周记,教室里静悄悄的。我留心观察,那位自残的女生也低着头,若有所思。我开始引入班会课的主题,就从亲子之间的点滴小事说起,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爱,只是没有细细去体悟,许多爱是被我们忽略了。爱没有多宏大,恰恰体现在细微处。 此后的班会课上,我有意识地搜集一些相关的习作或者文章,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目送》等,或是在班会课上分享,或是假装不经意地推荐给这个女生。她开始慢慢有了变化,笑容逐渐回到了她的脸上。 几个月后的父亲节,女生在周记里这样写道:“我知道,我父亲的爱是特殊的,不用言说,不用陪伴,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透着‘女儿,爸爸好想你’。”我把周记拍下来发给她的爸爸,她爸爸很激动,发来长长的一段感言。我也很欣慰,女儿能读懂父亲是多么可喜的事,尤其是在他们这样的父女间。 爱,在于细微处,在无声处,无处不在;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密码。“让教育充满爱”,也应该成为我们班主任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