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协同共奏中华雅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齐林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那些从古典音乐和诗词中走来的柔美女子,踏鼓而歌,挥袖而舞,在古朴俏丽中,倾吐相思;在青春灵动中,蕴含婉约。千年前那些美丽少女的梦想,在轻快悠长的韵律中,恍然飘在眼前。

    这是11月14日晚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学生表演的该校孙颖教授的代表作《相和歌》。当晚,由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集音乐、舞蹈、戏曲、服装于一体的四校联合展演《中华颂·雅韵》正式演出。该中心是由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在全国具有“唯一”特性的最高艺术学府共同培育组建的。

    整场展演时长约一个半小时,包括京剧联唱《行云流水》、服装表演《汉服》、筝与舞蹈《高山流水》、昆曲《牡丹亭》、戏舞情韵《贵妃醉酒》、器乐与舞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古典舞《秦王点兵》、民乐合奏《夜深沉》等12个节目。其中,曾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副总导演的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陈维亚为中国古典舞《秦王点兵》的编导,服装表演《汉服》的设计师则是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DESIGN21”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中荣获服装设计金奖的楚艳担任。参与演出的有二胡演奏家宋飞、第1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振义、第11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冠军李蔚语、2013年度中国“十佳”职业模特王旭等。整场演出展示出强大的阵容。

    传统性、融合性是贯穿全场的特色。所有演出节目,均通过各校协同优势资源,融合音乐、舞蹈、戏曲、服装等形式来演绎中国民族艺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整场晚会最突出的亮点则是“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本场演出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重要的烘托作用。在器乐与舞蹈《梁山伯与祝英台》节目中还使用了全息影像,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唯美的民族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整场演出精彩不断,集中彰显了四校的办学实力和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