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中学》:当代中学生的自我书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王珺

    近日,一本反映当代中学生生活及心灵成长的小说《我去中学》在坊间流传。“我去中学”,你可以理解为“我到中学去”,也可以理解为表达厌烦等复杂感情的网络流行语“我了个去,中学”。在后一种语境下,这部由中学生写的校园题材小说便显出了这个年龄、这个时代的质地。

    《我去中学》通过初三学生方朔在中考这一年由挣扎、思索到最后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寄宿制重点中学学生的校园生活。作者李鲁今年16岁,开始写作这部小说时读初三,书稿完成于高一,这段时间正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期。经历了残酷的中考,他作出了放弃高考、出国留学的选择。初三时,小伙伴们遭遇的各种升学压力,成为他的写作灵感。

    小说以中学生视角展示了真实的中学生活,把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在教育制度下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铺展开来,写出了少年的迷茫和困惑。四川广汉市文联主席陈修元透过作者犀利、尖锐的笔触,看到一个个处在叛逆期的少年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他说:“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边是青春期的自由呐喊,一边是刻板的成人世界强大的抑制力量,两种力量的交锋对抗从未停止。”著名作家阎连科为该书作序,表示“对中学教育的剖析由一个娃娃来完成,让人激动”。他认为,该书既是一部成长史,又是一幅社会百态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