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京展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明刻本《明代乡试录》

    ■本报记者 却咏梅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近日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举办。

    本次特展展出了2013年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和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16家)”名单,并通过“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部分精品古籍实物展示”、“古籍普查重要发现展示”、“《中华再造善本》续编成果展示”四大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7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古籍文献中精选出的110余部极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包含甲骨文、敦煌遗书、宋元旧拓、古代舆图、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珍贵古籍文献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其中,甲骨文作为重要出土文献首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展览集中展示了其中的18件精品,同时配以拓片与内容丰富的展板,介绍甲骨的发现、释读及科学发掘,并绘制“中国甲骨收藏分布图”和“海外甲骨收藏分布图”,以使广大参观者更加深入了解甲骨收藏、研究等情况。

    稿本作为书籍写作的最初形态,出于著者之手,最为可信,而未刊稿本、与刻本内容相异的稿本则具有更高的版本和文献价值。展览选取了部分名家稿本,其中有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所著《[光绪]湘阴县志》稿本,经曾国藩批校,弥足珍贵;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鹤轩笔札》,收录了其南游宝应、高邮时担任孙蕙幕僚期间,代写的书启、公文、谕告等文稿。这些稀见稿本将展示许多名家学者少为人知的经历和思想,让读者在政治历史、学术思想等方面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