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呼唤社会审美教育
水墨动画片《牧笛》剧照(1963年) 资料图片
今年10月份,央视对个别动画片因为涉及粗俗、暴力等问题的点名批评,引发了人们对动画片“暴力失度、语言粗俗”话题的又一波热议。本刊于11月27日就此发文《动画:给孩子一片干净的风景》,从媒介规制、儿童行为与心理引导等社会管理机制角度参与了讨论。本期,我们将继续跟进,从社会审美教育角度对此进一步关注。
——编者
■贾秀清 张文豪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崛起,国产动画在社会主流导向的引领和扶持下积极探索,取得了毋庸置疑的丰硕成果,但在市场冲击下,也走入了诸多误区且日成积弊,这对我国当下的社会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
“恶趣”受捧,审美标准失范
现阶段,国产动画因以当代文化为语境,更多时尚、娱乐元素渗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观众视听、激发市场需求的作用。但是,对此过度膜拜的结果,导致了一些作品已不满足于角色设计上对时髦装扮、魔幻道具乃至看待事物的奇特见解和判断等方面的追求,而是走向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另类渗透:性格偏执单面、表演夸张扭曲、情节恶搞荒唐、语言粗俗浅薄,执迷于或以角色的窘态、丑态及俗不可耐的台词博取笑声,或以无厘头的噱头吸引眼球,或以失度的动作甚至野蛮暴力的行为来刺激观众的神经。诸多表象,归根结底反映出当下国产动画的审美标准失范,乃至“恶趣”受捧。
如同任何一种审美形式那样,动画的审美标准也是多样化的,但从“诗”的角度而言,就是“艺术之真、人性之善、形式之美”。换言之,“亦理、亦情、亦趣”是包括动画在内的所有艺术作品所追求的基本审美标准。而动画就像其拉丁文字根所显示的“灵魂”之义、其英文动词所显示的“赋予生命”之义那样,是尤其能够充分表现生命活力和人类趣味的自由形式。因此,“有趣”更是动画片与生俱来的精神气质,而追求“有趣”也是动画艺术的题中应有之义。
引起人类“趣感”的原因很多,动画的“有趣”也因之而丰富多彩,并不是非“恶趣”而无方:有的动画片让观众在观赏中能够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与友谊的纯洁,“蓝精灵”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星际宝贝”们彼此照顾、友情深厚,此可谓善趣;有的动画片让人在观赏中为其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巧智机敏而赞叹不已,“聪明的一休”在遇到难题时总能逼出智慧,“神笔”马良利用神笔智斗官府、惩恶扬善,“阿凡提”总是在玩笑间智斗巴依老爷,此可谓智趣;有的动画片则通过其场景、角色、音乐的风格化设计,使观众在观赏时捕捉到鲜明的视听意象,《山水情》的写意山水及悠扬琴声营造出中国式人生境界,《牧笛》通过牧童“问樵、问牧、问渔”而终以“对牛弹琴”找到牛的意境,此可谓雅趣、乃至意趣;另有如《三个和尚》中角色动作、性格及故事设计带给观众的“谐趣”,《花仙子》中唯美的角色与场景设计所带给观众的“美趣”,等等。
凡此种种,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带给孩子们欢笑、快乐,同时又将他们带向“无尽的未知”,使之成长、使之丰富,这又岂是“恶趣”所能为?我国动画“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特伟曾倡议,动画应“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一部高品质的国产动画片应该摒弃为逗乐而编制噱头、为搞笑而制造笑点、为博取市场而不择手段地表现“恶趣”之风,应该挖掘包藏在生活、人生,尤其是儿童内心中的理、情、趣,将之发扬为能够启发观众心灵的“真趣”,从而丰富国产动画的审美表现,探索属于本民族的美的形式。
收视率独尊,审美价值标准偏颇
当下诸多机构对国产动画片的价值判断比较倚重收视率、票房、点击率等相关数据,在宣传和推介上也更倚重市场推广和营销。市场因素虽然对国产动画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否认的刺激作用,但其中也凸显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收视率高的电视动画会被直接改编为影院版、网络版、漫画版,产生同质信息的发酵效应却并不丰富动画内容总量;动画比赛的评奖机制引进了手机、电脑的票选形式,专家的综合评点被离散;把大量成本投向明星配音或代言,动画生产的资金配置被改变。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国产动画品质的提升。
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国际扩展部总监Shelley Page女士在阐释创建上海东方梦工厂的原因时曾说:“梦工厂衡量动画片的主要因素是故事、技术、文化背景,前两个因素是梦工厂的优势,而文化背景却必须依托动画片市场所在的地区。”也就是说,动画片的价值判断应该是包括故事、技术、市场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标准,而市场因素又必须立足于特定市场的特定文化背景。也就是说,票房、收视率、点击率只是市场份额的统计数据,市场的真正占有,则是反映在动画片的文化内涵中。梦工厂基于自身高超的制作水平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寻求更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其当下谋求发展的重点;而与中方公司合资打造东方梦工厂,正是希望依靠在上海地区继而亚洲范围内收集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为其动画生产注入多样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其动画片的整体质量,以适应全球化的需求。
从科学角度而言,动画的价值判断标准应是多元化的,即除了市场性因素外,还应从作品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出发来综合取值。国产动画经过新时期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资本积累、企业锻造、市场培育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所以当前应尽快转变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迎合市场、寻找捷径等思维方式,从市场驱动型走向内涵发展型,真正面向国内、面向世界创作出“令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民族的、大众的”国产动画精品。
娱乐至上,审美功能单一
清华美院吴冠英教授认为:“从动画诞生的那一刻起,高度的娱乐性就成为它主要的功能。”动画故事的幻想性和形式的夸张性,使观众能够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沉浸在动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娱乐性的确是动画不可缺少的功能,但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并非是唯一的功能。当下不少动画片以娱乐至上,把娱乐功能放大到足以屏蔽动画其他功能的程度,为娱乐而娱乐,各种的生编硬造、善恶不辨,充斥暴力、愚弄、粗俗等元素,捡到筐里都是菜,导致了动画片肤浅而缺乏审美品质。事实上,动画就本质而言,并非娱乐的工具,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别林斯基曾经说:“诗应该首先是诗。如果有一篇作品能够被称为‘智慧的,真实的,深刻的,但却是缺乏诗意的’……从各方面看来都是贫脊的。”
动画片作为艺术作品,首先应该具备审美功能,并在审美功能基础上发挥出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市场功能。娱乐功能只是审美功能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真正的动画艺术正是在创造出审美可能性的基础上,实现对少年儿童心智的启迪、思维的引导、身心的娱乐、感觉的美育。
开展审美教育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家长对孩子的才艺教育始终热度不减,但由于升学、成才等功利心的驱使,使艺术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才艺培养”。孩子们在各种培训班上学到了或绘画或音乐或舞蹈或表演的各种技巧,但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素质却并不能很好地养成,乃至于不能分辨美与丑的界限,完全不具备艺术的假定性概念。
治标还需治本。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开展科学的审美教育已刻不容缓。审美教育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教育,它是对感性和精神力量的锻炼,而艺术教育则必须通过技术训练掌握一定技能;能否掌握一门技艺,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标准。审美教育的实现,必须是在审美体验中有全身心的感动,继而才能使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审美理解和审美自觉在心灵深处逐渐积淀和形成。
审美教育不仅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完善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个社会文明向前进步的重要保障。美是推动时代文明的重要保证,无法审美的时代是文化价值观丧失的时代,无法审美的社会国度是灵魂枯竭的国度。当下在动画片审美中出现的种种误区,反映了我国少年儿童乃至成人对真正科学的审美教育的缺失。正确开展社会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社会主义文明的必需。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