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报搞工作好似瞎子摸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约通讯员 陈明琼

    入冬后,十堰的天就黑得格外早。

    湖北省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王稼祥与同事进行完对十堰市实验小学的教学评估,已是晚上7点多了。大家都劝王稼祥不要再回教育局加班了,但他夹起自己的蓝色公文包,说走就走。其实,他就是要回去拿那份《中国教育报》。他经常说:“一天不看教育报,就像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就好像不知我明天的工作咋搞!”

    王稼祥今年59岁,在任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之前,他当过村里的民办教师,在县市教育局办公室干过。无论从事哪种工作,他总有一个不变的身份,那就是各家媒体的通讯员、特约记者。早在1970年,他就自费购买了相机,走到哪里,照到哪里,写到哪里。

    他至今保留着1990年9月29日那天的《中国教育报》,正是那天的报纸第一次刊登了由他指导的通讯《“教育县长”蒋化春》。“为了这一天,我奋斗了近20年。”尽管这篇作品上没有他的署名,但王稼祥至今还引以为豪。他说:“这篇作品一出,给整个郧县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

    此后,他动员广大通讯员人人订阅《中国教育报》。对有学习价值的文章,他就剪下来,一篇一篇贴在教案本上,既方便自己和同事传阅浏览,又可将其作为教材供广大通讯员学习领会。在他的带领下,通讯员采写的一篇篇新闻作品相继刊登在《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

    2001年,王稼祥被调到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后,对《中国教育报》越发依赖。“做教育督导工作,如果不看教育报这样的国家教育权威专业媒体,就好似瞎子摸象。教育报提供的前沿信息,有时就是推进我们工作前进的力量!”

    在十堰市“普九”最为艰难的时候,他利用从教育报里捕捉到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的相关信息,动员相关县市很快“割掉”了十堰市“普九”的“尾巴”。

    十堰市是贫困山区大市,基础条件薄弱,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2012年,《中国教育报》推出的晋中等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典型,为王稼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他说:“政策就是方向,信息就是金钱!” 

    他穿梭于各县市区党委及政府之间,发挥教育督政职能,用足用活国家关于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积极督促市县政府履行职责,改扩建薄弱学校,新建新区学校,争取到各级政府新划拨教育用地1200亩,市场总价值达5亿元以上。

    到今年年底,王稼祥就要退休了,但他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没有丝毫降温的迹象。采访结束时,他摘下眼镜,理了理花白的头发,对通讯员说:“前几天的《中国教育报》你们看了吗?我国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了,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套方案如果实行了,我们的学生就有福了,我们的教育也有了新希望。”他的言语中透着无限希望与欣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